冥想-和自己在一起,看着高深莫测,听着诗情画意,彷佛和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与我们的日常有何关联?
许多年前练习瑜伽我是最喜欢最后15分钟时间的,但是因为累了希望躺下,还是冥想让大脑放松,完全无感,只是潜意识喜欢那个状态,今天听了时间管理25讲,概述如下:
1.阐述了冥想重要性-人类最有价值活动
2.冥想与时间管理的关系,冥想作为精力加油站,对于提高效率作用不容小觑,鼓励搭配番茄工作使用冥想练习;
3.鼓励用工具方式践行正念冥想,软件包括:mindfuless和Now,通过软件引导呼吸开始,逐步实现没有引导、简单音乐静坐冥想。
但实际对于冥想如何起作用,为什么能起到放松作用,具体实施周期、方法未进一步深入阐述。今天早上无意间翻了超实用记忆训练法在开始实施记忆力训练前准备阶段,再一次提及冥想,也就是后续训练必然还是要执行,并将观念和好处传达给豆豆,所以适当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作为一个严谨的人,于是我查了百度百科:
简言之,冥想是一种重塑大脑,改变意识形态的练习。
正念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佛教。对佛教徒而言,正念是通往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方法和途径。其基本目的是帮助实践者感知事物的“本来面目”并提高他们对思想过程的控制。现在,正念不止是在佛教背景下被练习。我们不需要成为佛教徒,也可以从中获益良多。
正念已被证实可提升我们的情境感知能力与持续“固着”在当下的能力。因此,冥想对我们接近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念冥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不同于我们的样子,相反地,它帮助我们成为已经成为事实的每时每刻。可以说冥想教导我们无条件的接纳当下,帮我们感知当下所发生的一切,不加以评判。从脑科学的角度,不带有评判的觉察会使我们的焦虑感与恐惧感逐渐减轻,这是因为我们脑中特定的神经联结回路减弱了。
正念修行的整个要旨就在于轻柔、满足和滋养,正好可以对治自责的心态(引导正念的老师都会如此强调,follow他的指引)。修正念可以培养你慈悲地观察自己的能力,给予自己更多柔和的支持,而不是严厉的责备,你会体验到更多稳定、平衡和被接受的感觉,而不是忧心如焚的焦虑或负疚。
所以,正念是通过观察和接纳自己,与自我建立良好连接的工具,与自己和解、看到更内在自我的过程,所以被誉为修行。
除去上述放松,全然与自我在一起外,冥想也是大脑准备活动,在记忆力开始发挥先鼓励冥想。原因不外乎下三:
首先,记忆更多依靠想象力,依赖于夸张和细节的捕捉,普遍发现孩子记忆能力高于大人,从认字、背诗,潜力让大人震惊。那是因为细节正是记得牢靠的关键,要抓住细节,我们就需要进行冥想的练习。在我们小的时候对细节的观察其实是相对敏锐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信息量的增加,快节奏的学习让我们了解更多世界的同时却丢失或者淡化了对细节的感知能力,而冥想是锻炼观察事物细节的手段。通过静坐想象沙滩上、森林里的画面,调动你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极大锻炼你想象力和细节观察能力。
其次,冥想是消除紧张、平静心情的最好自我安慰。作为精力加油站,只有彻底放松,才能为繁重的记忆训练补充能量。
最后,冥想是一种“静态”的联想,想象的内容往往和大自然、和美相关,它既是让心情放松、减少压力的方法,也是提升大脑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
综上,通过冥想既能放松身体、大脑,让你关注于自己,关注当下,也能更好锻炼你的大脑,对于成人和孩子都非常有价值,于自己而言,先自己跟着NOW练习,慢慢形成习惯,目前总是会分神,会责怪自己为什么又分心,偶尔还睡着了,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可以全然和自己在一起,全然接纳我自己,感知到我身体和心理的一切当下,不带苛责,那应该是进阶,而这需要实践和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