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雨也是通人性的。昨晚下了一夜的雨,今晨天色微亮,雨就停了。李三娘心里一喜,赶紧起床准备生火做饭。

农家的饭菜虽然简单,但三娘每餐都用心烹制。做好了饭闷在锅里,赶紧喂鸡喂鸭,打扫庭院。这时天已经几乎大亮了,三娘盛出一些饭菜,装进食盒里,对着屋内喊道:“爹、娘,你们先摆饭,我去给王婶送些饭菜,很快就回来!”说罢就提起食盒出了门。

王婶这几年过得不容易。前些年丈夫上山砍柴,不慎跌落悬崖,只剩王婶带着8岁的儿子王小辛苦生活。这些年多亏了李家的帮衬。田里的农活都靠李老爹和李家大儿子的帮忙,李家二女儿已经出嫁,十三岁的三娘常常帮衬着做些针线活和院子里的活计。这不,今天三娘做了早饭又想着给王婶家送去些。

“三娘来了!三娘来了!”正在帮忙扫院子的王小远远看见三娘开心的喊了起来。王婶闻声赶紧从屋里出来。“哎呦,这么一大早,你还没吃饭吧?”王婶看着三娘关切地问。“没呢,想着先给你们端来一碗”三娘一边说一边递上食盒。王婶赶紧引着三娘进屋,把饭菜倒出来。边走边问:“三娘,听说赵员外家的二公子最近经常来看你,你们......怎么样了?”三娘闻言不禁红了脸,急忙说:“哪有什么怎么样了,不过是赵公子觉得我绣的手绢还不错,给我送了两次花样,让我照着多绣几条,他买去送给姊妹们罢了”。王婶看到她害羞的样子不禁笑出了声,又说道:“这是个不错的姻缘,赵家二公子相貌堂堂,又人品端正,虽然家财万贯,却从不狎妓赌博,待人又温和有礼,你要是有心可千万别错过了,啊”。三娘赶紧解释道:“这真是没有的事,且不说我们门不当,户不对,就算是门当户对,我对赵公子也绝没有那份心思”。“对赵公子没有那个心思,难道心思在张志成那?”王婶调笑着问。“哎呀,王婶你真是的,我要回去了,爹娘等我吃饭呢。”三娘早已羞得满脸通红,蹦跳着跑出了王婶的院子。

朝阳从云彩里放出缕缕金光,杨柳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路边的花儿一夜间开了许多,一队鸭子在水里划来划去。“春天到了啊”三娘看着眼前美好的景象不禁走到了水边,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身量纤纤,长发及腰,忽然想起刚才与王婶的对话。张志成与三娘青梅竹马。这张志成的祖父原读过些书,却始终没有什么大作为。张志成跟着祖父读过些书,识过些字,但受限于家境也没有继续深造。和李家一样,是一家子本分的农民。三娘自小和张志成一起上山做割草,一起在田里帮忙,两小无猜,对彼此的脾性十分了解。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张志成到底读过书,待人彬彬有礼,好助人为乐,行动举止坦荡磊落。想到这,三娘不禁嘴角上扬。鸭子“嘎嘎嘎”地在眼前游过,三娘忽地回过神来,赶紧踏着轻快的步子回家去了。

三娘不知道的是,此时张志成正在不远处看着她轻快离去的背影。

昨天听王婶说,赵公子又来找三娘订手绢了。若不是对三娘有意,赵公子何必舍近求远,放着有名的绣坊不找,偏要来这村里找三娘订手绢呢。也是,三娘生的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又勤劳贤惠,温柔可亲,性情极好,任谁见了都会心生喜欢。张志成想着心里觉得闷闷的。随即转念,也罢,三娘早晚要嫁人,自己无福迎娶佳人,能做的只有多坎几捆柴送给三娘当做贺礼。想到这,张志成将肩上的柴紧了紧,大步走朝李三娘家走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