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要求娃做家务劳动吗?
“大了自然会”
“会影响孩子学习吧?”
“孩子小不懂事,越帮越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孩子在做家务中体现的责任感、行动力、愿意付出和努力的心态,是在学业中支撑起好成绩的底层基础,在做家务过程中,感恩、体谅父母及家人,想办法做得又快又好,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等,这样的好习惯、好品格也会迁移到学习的过程中。
很多时候,成人觉得很简单的做家务的小事情,但对于孩子而言却是并不简单的大事情。
所以,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父母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年龄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可以做的家务。
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能操之过急,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去一点点精进。无论多大年纪的孩子,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或者完成新任务都需要经历几个必经阶段。
孩子在学习一项生活新技能需要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父母示范,孩子在旁边观察。同时父母要讲解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步骤。
第二阶段:父母做,孩子参与部分工作。从简单的开始,让孩子先有一些成就感。
第三阶段:鼓励孩子自己操作,父母在旁边观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地给予一些指导。
第四阶段:练习几次后,孩子可以自己完成了,父母就不用再跟着看了,做完检查一下就好。
第五阶段:孩子自己做,父母不定期检查。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孩子们因为心情不好,不愿意做,这时候需要在他们完成后给予一定的安抚。
第六阶段:一般半年以后,孩子会主动做这些家务,有些时候做得比父母还好,越大的孩子越明显。
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呢?
1.父母不要再对孩子说“帮”字
很多父母如果需要孩子帮忙就会随口说出孩子帮我们做个这个事,帮我们做个那个事,好像让孩子做家务就是在帮忙而已,并不认为是孩子应该做的,所以父母不要再用帮这个字,孩子也是家里的一份子,那么家里的事情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共同来承担。
2.全家动员,特别是要和老人提前沟通好
教孩子做家务,一定要父母双方理念达成一致,做好老人的工作,避免因“隔代亲”而阻碍计划进行。
3.家庭会议,创造氛围。
做好沟通基础后,就可以尽快召开家庭会议了,创造一种家庭建设,人人有责,人人有事干“的良好氛围。父母提前设计好流程,以身作则,主动带动氛围。
4.家务活分类,评估能力
由父母带领孩子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也可由孩子来组织家庭成员进行。将日常的家务活动进行列表的分类,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主动认领。
根据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能承担的数量和类别可适当做些调整。
5.制作家务清单表格,鼓励行动。
制作好日常家务清单表后,就可以开始行动了,每天在清单上打钩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并保持乐观,不急于求成,当孩子需要帮助或出错时,要教给他方法,而不是直接代替他来做。一旦取得结果,要及时反馈和大力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获得成就感。
成就感是是大的内驱力,想方设法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责任感,孩子一定会成为做家务的重要帮手。
让孩子做家务,永远不要嫌弃太早或者太晚。做家务的孩子心灵手巧,独立性和自理能力也更强,更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家长放手让孩子做家务,不仅是尊重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利,也能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