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没去过,一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很美好。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一开始,就是宽阔流动的海面,纯净的水流、纯净的天空,以及“克劳迪娅玛丽号”上李与小帕调侃中纯净的欢乐,多么美好的地方。
画面转到主人公李在铲雪的场景,刚看到这还觉得很欣喜,因为此时的我多么渴望看一场雪,不能涉足,能饱饱眼福也是好的。慢慢地,李为房客做各种杂活,雇主给他开最低的工资,在酒吧里他莫名地和别人打架,才发现李的命运不那么简单,一种苍凉感扑面而来。
电影的运转是很慢性的,在不经意间,就转入了回忆,所以一定要用心看,并且不能被打扰。
李得知哥哥去世,安排他的后事。紧接着,电影为我们揭开了李的面纱。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叫兰迪,还有三个可爱的孩子,一家人幸福美满。一次,他与朋友聚会,玩乐到很晚才被妻子轰走。第二天,房子被烧了,救出来了兰迪,三个小孩被烧死,这一切源于他的疏忽。由此,妻子与他离婚了,小孩没了,破碎的他,绝望了,在警察局朝自己开枪,没能成功。从此,他开始封闭自己,封闭自己的身体,住在简陋、封闭的地下室;封闭自己的内心,不苟言语,没有情绪变化,无缘由地拳打别人,弄伤自己。这时,我们知道,他为什么不愿意成为小帕的监护人,他连自己都没法监护,何况监护别人呢?
后部分,主要是安排小帕的生活,他不能再回到自己的故乡,而小帕不愿意跟他去波士顿。小帕有朋友聚会,乐队、滑冰训练等,而他总是义务似的完成哥哥的后事。他与小帕在车上的对话除了交代一些事情,再也没能像以前在船上的那般调皮。在这过程中,他与前妻的遇见,欲言又止的话语,以及互相破碎的心、无法愈合的伤痛,当兰迪试图劝慰他时,他依然不敢于面对,他注定要为自己犯的过错,用余生去救赎了。但影片的最后,他与小帕在路上玩球、在船上钓鱼的背影,但愿他能体会陪伴的意义,能走出心霾。
整部电影,我很欣赏导演的叙事技巧和对细节的把控。外景的曼彻斯特,雪白宁静。而整个基调是忧伤的,室内的景调也都比较暗沉,美好的事物被赋予悲剧的意味,这种极具对比性的环境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阴沉。同时,加上此起彼伏的背景音乐与剥丝抽茧的叙事无缝对接,能让人深切地感到他的悲伤,只是他的悲在日常、在脸上、在心里,在不由自己控制的举动,深入骨髓地困住自己。我想这也是导演要表达的,个人命运的悲剧,要用更加悲情的方式去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