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虚度”,确实是人生的高境界。在你追我赶,马不停蹄的现代社会,能放下绷紧的弦,不说是智慧,那至少也是一种勇气。那恬静、安然与闲适,谁不会心生向往?
这里所说的“虚度”,说的是人的心态与生活的态度。“一寸光阴一寸金”,人们之所以不敢虚度时光,是自己还没有那样的底气。认为我得到的还很少,我还没有资格去谈“虚度”。正如还为一日三餐发愁的人不敢赖床那样。如果有了这样的条件还是不能虚度时光,那就是个人的境界与人生智慧的问题了。
人生是什么?我觉得它就是一场经历。从呱呱落地起,到与这个世界告别,这经历的一切一切,都是人生,或者说构成了人的一生。工作,读书,写字,网游,是经历;利用时间,或者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浪费时间与虚度时光,也是一种经历。这都是人生啊。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虚度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与他人不一样的经历,试问谁不拥有一天又一天的、属于他自己所定义的人生?
想一下我自己,这一生,需要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才算是足够?苏格拉底说:“原来这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如果真是这样,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人生,似乎可以虚度了。譬如我自己目前的情况,需求的除了常规的一日三餐,日常的水果,就是早上的一杯清茶,跑步后的一杯降温饮品,晚上的一瓶牛奶,如此而已。所有的这些,我完全能力达到或拥有。周围的同事说起我目前的待遇情况,在单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级别上也独领风骚(唯一的高级职称),至少在这几年无人能及,还有荣誉,业绩等等,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企及,别人都羡慕死你了。是的,目前我拥有的似乎也不少。曾经的自己,也有很多的梦想与追求,车子房子,职称荣誉,当这些一一实现,感觉这所拥有的,其实也没有什么――这也只是一种经历而已。
只是想回来,自己还是不太满意,目前的状况,只能属于“将就”级别,工作生活环境并不是自己所追求的那样。还有,自己想要的人生,究竟是怎样的?自己的人生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著作等身?成为专家,以后经常外出巡回“演出”?这当然不错。但认真思考,如果这些都实现了的时候,自己真的就满足了吗?就心安了吗?不敢肯定是吧,人的欲望或许就是永不满足。我觉得自己就如一部机器,在不停地运转,完成了一项工作,另一项工作又会接踵而来。达到了一个目标,又会朝向另一个目标……
记得某天到外面办事,吃完午饭回来,已一点半了,因为下午两点多要上班,所以就别午睡了。还是读一会儿书吧?无意中打开微信,“人生如酒”,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发过来的。发了微笑表情过去,马上收到回复。咦,也没休息?于是就聊了开来。与热情开朗的她聊天,很受启发,且不觉得累。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上班时间。然后轻松说再见。聊天,与在网络上相遇,相对于“阅读”来说,是一种时光虚度吧?但与人聊聊,这也是人生的一种财富,是“阅读”带不来的一种体验。因为“虚度”,使中午的时光变得更为美妙。
很多时候,人生的意义与美好时光,并不都是在诸如“读书”“学习”“工作”等这些“高大上”的事情上体现的,这些,很多时候只是一种途径,一个过程。我也常在静夜里叩问自己,有一个感觉越发明晰--自己真正需要的,就是内心的安静详和。把心安放好了,其它的一切都好了。这些还未能实现的人生的追求,与目前自己所拥有的,都只是外部的世界,还没有真正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没能确切感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当这些都实现了的时候,那时或许还会发觉,自己内心还是有些许空荡荡的似乎还缺少了什么的感觉。离人生的至高境界,还有很大的距离。而达观、开朗,安定、神闲,是多么大的人生财富啊。
所以,何不“虚度”一下时光,在不停的匆忙奔跑之中放慢脚步,喝一杯香茗,听一首歌,闻闻花香,看看清风朗月,感受另一种如诗人生。
望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时光虚度,好好地聆听并遵从自己的内心,然后,让自己的内心把所有的经历,都变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