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一本书《次第花开》,欣喜万分,甘之若饴。作者是希阿荣博堪布,揭示了藏人精神、保持愉悦的秘密。
我常在傍晚时分,顺山间小径转绕。时有虔诚的牧民等在路边上献上灿烂的笑容和问候,又听见不知何处有转山者在欢快地歌唱。
宁静山龄上,圆圆的太阳,白白的月亮,升起落下,日复一日。
岁月静好,天地空。愿远方弟子皆同此安乐!
雪山空谷,暮更沉寂,犹闻转山者歌声。
朗朗月色,寂静玛尼,愈思前贤过往事。
普愿众生,同我心愿,能于诸法善思维。
希求作为,可怜自缚,生死牢狱无出期。
伤人至深,莫若言语,护口如捧滚油行。
苦恼生涯,五毒刀箭,以智悲心化花雨。
勿扰众生,道心永固,圣者教言,莫违亦莫忘。
拳拳我心,愿众欢喜,千里遥寄,吉祥祝福音。希阿荣博于农历子火鼠年除タ
细读此书,字字珠玑,人的精神自性显露出从容与高贵的神情。
人们追问最多的问题应该是:怎样才能安乐?
大师说:“放下执著就安乐了。”
什么是执着?怎样算放下?这都需要解释,而且不只是概念上、理论上的解释,更确切地说,是要指认——现实生活里的经验,外在的情境,内在的情绪,要一一用指头指认。
什么是烦恼呢?
它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如果我们肯诚实地检视自己的生活,就不难知道什么是烦恼,它无处不在,生活简直就是完全由点点滴滴的烦恼构成。而烦恼的止息,也只能从现实人生中每一个当下入手。
佛陀成道后,并没有马上把他所悟到的究竟真理向世人宣讲。
他说:止,止,我法妙难思。真理幽微难思议,说出来恐怕也没有人能领会,不如沉默。
后来,是在梵天、帝释天的再三启请下,佛陀才开始宣讲法要。他讲的是什么呢? 苦、集、道四帝法门。苦谛是认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集谛是分析苦恼的成因;灭谛和道谛是讲苦的止息及止息的方法。
看到人生中苦恼此伏彼起、相续不断的事实,是学习佛法的第一步。这不是很有启发性吗?
《次第花开》中很多文章,都在努カ以一种贴近日常的方式讲解着佛法。作者希望这样做能够让读者知道:修学佛法不必等到将来你变得更好或更糟的时候,而是从自己当下所在之处开始,也只能从这里开始。
什么是解脱?
有一位居士某段时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变得焦虑,易怒,整个人状态很不好,烦恼重重。
他跟大师诉苦,大师就问他:“你学佛是为了什么?”
“为了解脱?”他默然。
大师说:“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你带着满心的烦恼,又想在何时在何地获得解脱呢?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我们无法去外面找一颗现成的没有烦恼的心来移植到自己身上,也别想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就发现自己改头换面成了个解脱的人,没那么神奇,也没那么容易。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面对当下,回归内心,与烦恼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