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别人的人生”,这大概是红尘俗人的通病。今天,我就俗他一把,想从我自己的角度说说微信,说说朋友圈那点事。
每一个有微信的人,大概都有着跟我一样的以下几种遭遇,我暂且将之定义为“被绑架的情分”。
第一种是朋友圈里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代购狂,真的,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睡一觉醒来,清晨点开朋友圈,几乎是各种代购占据了一半的位置:面膜、进口护肤品、阿胶、各种水果吃食、鞋子、服装,甚至高仿奢侈品等等。
我曾经看到过一位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有专家提醒:朋友圈卖货和开微店不同,朋友圈里的付款方式由双方商定,此交易纯属个人交易,没有第三方参与担保和监督,买到假货或者上当,一旦遭遇熟人“坑友”,往往只能无奈地吃哑巴亏……
微信朋友圈本是交流情谊的社交平台,将之变成“杀熟”的商业工具的那群人,你们将这些“视觉污染”扔给口口声声的亲朋好友,叫人家如何是好?买,实在不需要或者根本不愿意;不买,就被你理解为不够朋友、不讲情分、不支持你的创业。呜呼!
第二种是在朋友圈里为各种竞选拉票而狂轰滥炸般发出的“求援”,如:“亲,请为我家(同事/朋友)的萌娃投上一票”,“亲,请为我的作品投上一票”,“亲,请为某某大妈的广场舞团队投上一票”……甚至有的投票请求还得每天隔一时投一次。
通常遇上都是当家长的,或是至亲,不投票显得没情意。有的投票挺简单,用手指点一下就好;但有的步骤就特别繁琐,必须添加关注,然后分享到朋友圈,完了还要发送截图。结果不用多久,你会发现你关注的公众号变成好多广告平台了。
据本宝宝了解,这些所谓的比赛,或者评比,绝大多数是一些商家组织的,商家无非不是通过参赛者在朋友圈的推广宣传,从而扩大其自身影响力,并借此无形中积累了自己的“粉丝”。这完全是一种商业陷阱,微信朋友圈投票已经成为各商家的宣传噱头。而可怜的百姓众生,为了参赛竞技成功,不惜沦陷其中,且将胜败的结果归于“拼人脉”。我只想说,商家,这一刻,你是赢了。
第三种人便是我称呼的“折腾党”。“亲,帮我朋友圈的第一条点个赞。”不止于此,有时候竟然会被莫名其妙地拉进某群,群成员完全是陌生人,目的就是“折腾党”朋友为了集够点赞数,可以到某商家兑换其产(商)品。
免费的东西谁不想得到呢?这种心理我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不难发现,大多数这类“折腾党”平日与你并无多聊,一发消息,就是群发的点赞、投票,而且是高频率的攻击,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朋友就应该帮我得到我想要的嘛。
我只想请问这群“折腾党”,我们的情分,就是您获得“免费午餐”的筹码吗?倘若恰巧差了我的这一赞,使得您没有领到这免费货,你会怪我不够朋友吗?
最不可思议的就是“红包族”,“亲,给我发一个红包吧,金额随意,不要装作没看见,考验我们友情的时候到了”。
春节、情人节、五一、端午、七夕、中秋、国庆、圣诞、元旦……每个节日来临之前,微信里总会出现这样一群以节日为借口群发微信讨要红包的人,他们讨要的金额大都不多,然而次数频繁,他们也被网友们调侃为“红包乞丐”。
他们以元宵节要红包买汤圆,端午节要红包买粽子,中秋节要红包买月饼,冷了要红包买衣服,热了要红包买冰棒,稀奇古怪的方式不胜枚举。他们以给不给红包或者给红包的金额来衡量朋友间的亲疏关系。
朋友圈里的某君,微信好友有1000多人,大家都赞他是“万能交”,这却成了他如今最大的烦恼。他曾发出感慨:“这几块钱的红包,人家找你讨要了,都是朋友熟人的,不发吧,觉得你小气,可是发完一个月下来一统计,居然打赏出去了七、八百块。”
我想,“红包乞丐”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地玩着这个“互动游戏”,可说是折射着多重社会心态的集成影像,他们并不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而讨要红包,而是为了吸引朋友圈的关注,即使引起否定性、负面性的评价也在所不惜。当然,他们更不会考虑是否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带来了利益伤害。
微信的推出至今,无论从社交意义,还是商业营销意义来讲,都是良好的平台。它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有跨越多平台的社交价值,使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沟通更为便捷、顺畅。
如果一定要利用微信来将“友情信用”转换成“商业信用”,那么,许多的人际关系,将会遗失良性的美好,甚至从尴尬走到拉黑。
对于那些被绑架的情分,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不要了。
| 如需转载请发简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