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曼陀罗计划表」,绝对实现,你想要的都得到》是一部将“目标管理”与“可视化工具”结合的实用读物,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三条线索来理解:
1. 日本职场与个人管理的需求 • 20 世纪后半叶,日本职场强调精细化目标管理,九宫格(曼陀罗)方法被不少管理者用来做战略或计划工具。• 原田隆史是一名体育教练,他在指导学生时发现,单纯的文字目标难以持续激励,于是把曼陀罗九宫格用于训练管理,并命名为“OW64”——64 个行动节点的计划表。
2. 从运动训练到大众生活的迁移 • 大谷翔平等职业选手使用曼陀罗计划表取得成绩后,这一工具在日本青少年与职场人群中流行起来。• 原田隆史据此将方法论写成书籍,希望把“体育领域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普通人也能上手的日常管理工具,于是有了本书的雏形。
3. 与“原田目标达成法”结合 • 作者进一步提出“先把目标写成一句话,再配合每日复述与时间表”这一心理暗示技巧,形成“曼陀罗计划表 × 原田目标达成法”的双核模式。• 书名中的“绝对实现”体现了作者希望借助这一组合工具,让读者把“想得到”与“做得到”之间建立确定性连接的初衷。
总结来看 ,本书诞生于日本注重目标可视化的管理文化;原田隆史将自己在体育训练中验证有效的方法论,通过与“目标达成法”整合,写成面向大众的实用书,旨在帮助读者把宏大愿景拆解为可执行的日常行动,从而达成个人与职业目标。
要想真正吃透本章,建议先弄清以下几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 曼陀罗计划表(九宫格 / OW64)
• 结构:3×3 的九宫格,中心格写“终极目标”,周围 8 个格子依次写下达成目标所需的 8 个关键领域,再外圈可继续拆解为更细的行动事项,形成“目标—领域—行动”三级层次。
• 作用:把抽象的大目标可视化、颗粒度细化,并在同一张表上呈现长期愿景与每日行动,方便追踪与复盘。
2. 原田目标达成法
• 核心步骤:① 把目标先写成一句话;② 每天反复复述;③ 将这句话嵌入日程表,借助“自我暗示 + 时间管理”双轮驱动,促使行动落地。
• 心理学逻辑:高频的口头复述与固定时间绑定,可强化大脑对目标的“存在感”,降低拖延与遗忘概率。
3. 双核联动:曼陀罗 + 原田法
• 曼陀罗负责“横向发散”——把大目标拆成 8 个可操作的领域与行动;
• 原田法负责“纵向聚焦”——用一句话目标 + 每日复述把它刻进日常;
• 两者结合,既解决“想得到”又解决“做得到”,构成全书最大亮点。
4. 其他补充概念
• 九九八十一个格子:作者建议每个行动格再细分到“每天具体做什么”,保证表可执行、易检查。
• 发散→收束→再发散:先用曼陀罗广撒网,再用原田法收束到日程,必要时回到曼陀罗再迭代,形成闭环。
只要理解了以上概念及其协同关系,再阅读本章时就能迅速抓住作者的逻辑,也更容易把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目标管理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