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黑马营导师、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
不同投资机构对回报的期待各不相同。每种机构后面,都有LP,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有限合伙人”,也就是那些出钱的人,但他们不参与公司管理。投资机构需要面对它们背后的这些LP。而LP都希望投资机构能在8-10年内,很稳定地、几乎没有风险地带来两倍以上的回报。在不同阶段,LP会给出不同资金额度来支持不同的基金。
第一种是投早期项目的基金,基本每个成功项目都需要有十倍以上回报。如果离上市时间还远,比如还有4-6年,假设命中率为五选一,即20%,10乘以20%就是两倍。当然,LP希望得到的回报是超过这个标准的,但毕竟投早期项目的基金风险更大,这个成绩已经能让他们满意了。
第二种是成长型投资基金,大多投B轮、C轮。它们希望投到发展得很快的公司,能有六七倍回报,在命中率三选一的情况下,也能达到两倍的投资回报目标。
第三种是Pre-IPO阶段的投资基金。公司离上市还有一两年时间,这时命中率非常高,三选二,平均回报为三倍左右,两项一乘,也为两倍左右。
这三种基金对风险的评估标准各不相同。早期基金会看项目的亮点是否足够多。成长型基金会做较多数据分析,用来评估市场规模、形成业务指标,这其中需要做用户调查。PE,在国内一般叫“私募股权投资”,会非常谨慎,需要分析更多数据来降低投资风险,因为它们输不起,好的项目不过3倍回报,如果不好的项目太多,比如一半以上不理想,那回报就会出问题。
所以,不同的投资者,心态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被投资公司上市后,如果每年能保持7个点的回报,那么这个基金就算做得非常不错了。
对于投资风险,大家都会花时间去考虑怎样控制它。最大的风险其实是社会风险,这是系统性的、无法掌控的风险。因此,在将资金配置给各基金之前,LP首先考虑的是到底在美国配置多少、在中国配置多少,为此他们需要专门做国家风险评估。这个评估与这个国家是否有好的上市公司、有多少创业者,没有太多直接关系,他们更多是看这个国家的市场是否足够稳定,是否有足够好的土壤能让企业发展起来,之后才是考虑这个国家有多少人想要创业、是否有足够多的成功案例这些问题。
对VC或PE来说,企业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风险,都需要认真对待。
第一是市场。这个市场是已经起来了,还是即将起来,还是尚未启动,这对项目的价格有巨大的影响,也比较难掌控。如果这个市场起来了,规模究竟能做多大、行业竞争会不会很激烈,都需要深入思考。
第二是商业模式。这是每个VC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问题。如果某个模式被验证可行,而且风险较低,那么它有多大的杠杆效应呢?比如我投一块钱进去,最后能赚多少钱回来呢?或者用多长时间,我能把这一块钱赚回来?这些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但童士豪说他反而对这些问题不太关心,因为只要你足够聪明、数学基本功足够扎实,商业模式基本上是能计算出来的,这不是成功的重点。重点是什么呢?童士豪认为,重点是创业团队的执行、学习、调整,以及凝聚人才的能力是否强大,是否能及时找对风口,不然估值即便再便宜,这个项目也没价值。
很多投资人在投项目的时候,因为对行业没有太大把握,对团队也不够了解,所以就跟创业者纠缠,极力要把价格压低。实际上,对价格越敏感,越说明他对项目风险没有把握,所以要靠低价格来提升保险系数。在和投资者谈项目时,你听他们问什么问题、怎么问,就能大概猜出他们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
有人偏重于产品,他会在产品上和你谈很多细节,但产品是会变的,今天做的是这个样子,之后可以变得更好,本质赌的还是团队的学习能力。
童士豪说,他第一次看小米做MIUI,到第一次玩小米手机,再到后来他们做红米,中间的差别其实是非常大的,你很难在见到它的第一天,就能想象到它最后将是什么样子的。而在市场比较火热的时候,很多投资人担忧的并不是团队或市场,而是系统性风险,也就是这个行业到底什么时候会崩盘。
财务风险和商业模式风险是有关联的。投资者通常会选择轻模式的架构,因为轻模式不需要太多投入,就能提早证明这个项目是否有机会、是否可行,所以,轻模式项目通常在融资速度上会比重模式项目快。但如果一个行业,轻模式项目太多,重模式如果有办法做起来,也有可能会做大。
大众点评、58同城、赶集网这些网站,它们的模式相对都比较重,但正因如此,能做成这个事情的团队也比较少,投资人有五选一至三选一的成功机会。
为什么团购项目一度比较受欢迎呢,因为它的模式相对较轻,所以曾经有十几家团购网站拿到VC的钱后奋勇厮杀。轻模式行业,竞争相对激烈,但如果你能活下来,未来赚到的钱也会比较多。重模式行业,参与的团队比较少,但投入比较大、融资周期比较长,投资人在其中会做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