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号,在时隔三年后,有幸再次来到郑州,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和美课堂,“以生为本,以美启智,以和谐促生长,以高效促发展”,以一种“和美共生”的模式打造全新高效课堂。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的课堂,“和”在精彩,“美”在不同。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八位名师的精彩课堂展示,被各位老师的风采深深折服。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禁让我连声赞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引导,那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它推动着学生主动地去开拓进取,学会发现身边的大小事。让我们看到了“兴趣”的重要性。他们的课堂讲究“活”,善于从孩子身上捕捉资源,及其敏锐的关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他们的课堂讲究“实”,鼓励孩子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他们的课堂讲究“趣”,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老师恰如其分的引导,都充满了激情和无限乐趣。听他们的课,给墨守成规的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习惯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学习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不管是孙庆博老师的《陶罐和铁罐》,还是何捷老师的《刷子李》,都在课堂上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倾听,如何发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赵志祥老师的《自相矛盾》一课,既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注重朗读训练的指导,带动全体听课老师与同学们开展PK,从原文到小篆,引导学生当堂背诵,还挑选学生用河南话展示背诵,这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张学伟老师带来的《诗经——采薇》一课,运用生活中的《诗经》和疫情下的“诗经语言”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朗读吟诵,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走进《诗经》,爱上《诗经》。
此次观摩课堂, 我们深深感到几位老师的课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精品课堂深刻、琐碎的分析, 而是注重根据课堂实际进行课堂构思,更加注重感悟,注重语用的训练,思维的延伸。他们的共同点是有选择性地讲授,有所取舍。不像我们平时的常态课, 从头到尾,一段都不落下。 通过教材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方法,找到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从教教材走向教阅读。这也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