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乘公交”的必要性说明

三八节,女同志有半天的假期,单位在这方面还是落实的比较好。下午只要手头没有特别紧急的工作,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中午送孩子上学后,我就收拾了一下半个月前从图书馆借的书,准备把看完的几本还回去,再借几本新的。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公交车里有点热。平时我坐公交车基本是不坐座位的,免得上来特殊人群还得让座。但是今天可能是因为中午没睡觉,加上天气有点热,上了车就有点晕乎。后来车上有空座后,我就去坐了一会儿。

结果因为线路调整,我第一次坐,下车的时候还转向,找不到去图书馆的路,站在原地清醒了半天才缓过来。

可能是周一闭馆的原因,今天图书馆的人比较多。一楼借阅室里的几张桌子差不多都坐满了看书的人。到楼上自习室需要预约,我也就没上去看。

还了书,又借了几本。好不容易找个座位,在那边看书边缓解一下坐车的不适。

同一张桌子还坐着四位美女,看样子她们是准备考职称或者研究生的。都带着平板电脑,其中两位正戴着耳机在听线上课,坐我对面的那位在做“流动资产”那一章的习题,她旁边那位在干什么不知道。看样子她们已经在这学习一段时间了,这个氛围确实挺适合学习的,可也有趁着阳光好在补觉的,大概是太累了吧。

我在那看了大概一小时的书,症状稍缓解后就准备回家了。外面依然很热,从图书馆一出来,还没走上50米,身上就又是一层薄汗了。到公交车站大概有300米远,戴着口罩走到那儿感觉都有点呼吸困难了。再一次晕晕的。

要坐的公交车来了,上车的人不算太多,但也没有座位。找了个人少、比较空的地方站着,车一动就头一晕,想闭眼睡觉。过了一站正好身边有个人下车,腾出座位,我就坐下了,想着先缓一会儿,下一站有特殊人群我再让。

下一站上车的人有6-7位吧,其中有5位都是刷的“敬老卡”。从听见第一个提示音开始,我就看向门口,准备让座。结果太出乎意料了。

刷“敬老卡”上车的乘客,咋都这么年轻呀?看着年龄比我大点有限,那精神头儿咋看也到不了65周岁以上。

索性我也就不让座了。

原本我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这一举措还是挺支持的,尽量这几年网上有很多反对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关爱。但今天的经历,实在是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这福利到底是谁在享受?

那些持“敬老卡”上车的,有几个是自己的卡呢?

如果是本人的卡,他又是怎么办理的?难道真的是生活条件好、保养的比较好,所以看不出实际年龄吗?如果65周岁的老人80%能达到这样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那我也觉得没必要那么早给他们办“敬老卡”,也没必要在任何场所给予特殊照顾,因为他们真的不老。

如果卡不是本人的,那又是谁的呢?多半是父母的吧?父母办了卡自己不用给子女用,国家的敬老、惠老政策就这么被“转移支付”了,不仅政策没落到实处,还被有心人钻了空子,制造新的不公平,任谁看了都觉得不合理。

我们不能苛责司乘人员把关不严,即便“敬老卡”上贴着照片,在上车乘客多且都戴着口罩的情况下,司乘人员落实一人一验确实有难度。话说回来,即便司乘人员不查,持卡人不知道自己不应该享受这样的优惠吗?

说到这儿,我想起多年前我经历过的一件事。当时我负责社会保险工作,我们单位属于异地安置,医疗保险需要离退休、在职职工先行垫付,再报送单据到参保地报销。

有一次,一名离休老干部的药费没有全报,来问我原因。我给他查询了一下,也是很无奈的一个结果。老人一口咬定他的医保没给别人用过,但是他的购药记录里却有不应该出现的妇科用药。得知这个结果,老人回家把孩子们骂了一通,因为他们偷拿他的医保卡去购药。

这样的老人是明理且有觉悟的,知道问题不在单位,现实中又有多少老人在想尽办法把自己能享受的优惠全用到儿女身上呢?

 我们一直提供“尊老敬老”,但现实却让我不知如何把握这个边界。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以后坐公交我还是尽量站着吧,不纠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