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建议,禁止老师通过微信群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这引起了多少家长的共鸣。
我特别感激小时候遇见的老师。虽然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对待作业可是一丝不苟的认真。
学生哪里写得特别认真的,他们会用红笔写上“优秀”或“很好”之类的批语以示表扬,以至于拿作业本成了我当时最为期待的事之一。要是看见上面留着老师肯定的评语,我会高兴一整天。
如果写错了的,老师会给圈出来以提醒,有时还会把我们留下来,一字一句地给我们讲解和重新做题。
在我们印象中,批改作业,不是老师的天职之一吗?
如果让我妈给我改作业,她在田里忙到天黑还没回来呢。等她改、让她给我辅导,估计我得天天挨老师的训了。应该不是我,而且所有的同学都是如此。
怎么如今批改作业成了家长的事了?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批改作业到底是谁的责任?批改作业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成为了当前家长和老师不可调和的矛盾?
咱们学习,遵循着听课--理解消化--作业检测---发现不足、查漏补缺的流程。作业环节,既是检测学生听课效果的工具,更是老师发现学生短板做好针对性辅导的必要手段。
如果老师不批改作业,哪知道张三李四学得怎样呢?既然不知道他们学习效果,那就谈不上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巩固建议或课后辅导了。那如何提高孩子在校的学习效果呢?
难道老师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完课就万事大吉,学生学得好不好,只得靠他们自己的造化?
又或是,之所以把这份职责推给家长,是因为老师万事缠身?有做不完的活,不得不把锅甩给了家长?
但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孩子是老师的第一要务,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事而让老师弃批改作业于不顾?
这明明是老师的职责,却成为了家长们的负担。
这,大概就是广大家长们为什么如此反感抗拒的主要原因吧。
好吧,让家长批改作业也就罢了,还把家长当学生来训。要是没及时批改作业,或是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还得在班群里公开训话家长,多少家长为了孩子而忍声吞气。
有那么一两个情绪失控的家长,不小心没忍住反驳了两句,一番针锋相对的慷慨陈词立马被送上了热搜。
咱们家长容易吗?我们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朝九晚五准时下班,多少人为了生活996啊。
生活一地鸡毛,这么大一个人,还要因为本是老师自己职责的事而遭受公开训斥。有谁受得了?
还有,但凡关心孩子的家长,谁不想陪他做作业,然后认真给他修改的。遗憾的是,现实情况不允许。
像我的表姐一个人带着两个娃,大的二年级,小的大班。接他们回来后,还要做饭一堆家务。而孩子又不是牵线木偶,让他认真做作业就规矩地坐在那里低头做;常常是磨破嘴了他仍是岿然不动。
另一方面,老师早早就在班群里表扬作业做得好的家长和同学,并@了像她这群天天拖到最后才发作业上群的家长。
每每如此,表姐自己也急到眼红。不是不想做,实在是无能为力。甩了锅给家长的老师们能理解家长的痛吗?
批改作业成了家长与老师矛盾焦点所在,也不足为奇了。
对委员提出禁止让家长批改作业的建议,赞成赞成赞成!!!早应该把原本属于老师的职责完璧归赵。
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希望老师不要因为批改作业负责重而干脆取消布置作业。
毕竟,作业的作用不但在于检测孩子的学习效果。它更是一个鞭策,可以督促孩子认真听课,并且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没有课后作业,估计孩子听课都不认真了。
如果老师觉得批改作业给自己增添太多的负担,建议各科的作业追求精而不在多,布置一两道最能检测课堂内容的题就好。这样,师生双减负,皆大欢喜。
至于家长给不给孩子批改作业,这个不是由老师硬性强制,而是出于自愿原则,家长自己看着办。
比如有些家长时间充裕,也喜欢做批改作业的事,那就允许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别的不想的,也没时间的,一律交由老师全权负责吧。
如果实在改不了这个万人抗议的做法,那请老师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别隔三差五就在群里点赞这个、批评那个。
说实在,娃是自己的,有谁会比家长更在乎他的作业、他的表现、他的成绩呢?不是迫不得已,家长都不会跟老师抬扛的。只是生活所迫,未必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圆满完成任务。只能请老师们多担待了。
生活不易。请你理解我打拼生活的艰辛;作为家长,我也理解你面对升学率、绩效考核的压力,大家多点互相理解与体谅。
哪怕要我批改作业,至少让我可以心平气和面对。
为了教好孩子,我们要做的是,成为紧密合作的最亲密的战友,而不是互撕内斗的敌人。希望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