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阿城都深爱的作假卡尔维诺的作品,这本书很薄,故事也很简单。讲的是马可波罗游历到了中国,想当时的大元皇帝忽必烈汇报旅途中见闻的城市,一个城市一个小章节,大概两页纸,总共40个左右的城市。
但这不是一本历史或者地理小说,更像是一本社会学又或者是旅行杂志,因为里面的所有城市都是虚构的,各个奇特无比,如掉在绳索上的城市,薄如一张纸的两面的城市。
卡尔维诺的所有城市都无时无刻强调着两面性,让我们不要忘记眼前繁华背后的残缺。这些虚构的城市仿佛都在我们的身边,就如同我们生活过一般。
有座城市无比繁华,而繁华所产生的垃圾在夜间被运往城市边缘丢弃,慢慢垃圾包围城市,进而吞噬城市。
有座城市源自于每个人的梦,人人都能再城市里找到自己梦中的场景。有一天梦无法再实现,城里的人纷纷逃离,而其他城市的人听闻这里能找到梦中的场景纷纷进入,再也无法逃脱。
有座城市建设得非常先进有规律,所以它把周围的城市都变成了它的样貌。周围的城市都是四四方方一模一样不差分毫。让人忘记了自己所处的城市和其他城市又什么分别。
有座城市的人厌倦了自己生活的城市,于是迁移到旁边建立了一座新城,待他们厌倦之后又去附近做了一座类似的城市。这样周而复始一座座城市兴起又荒废。
忽必烈途中厌倦了马可波罗说的所有城市,因为他也知道这些城市都是虚构的,他要求马可波罗之后听他描述城市,而马克波罗来评论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这座城市存在。
马可波罗说你说的城市是不存在的,它虽然有所有城市所需要的元素,但是它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
我们旅游时对于城市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以及它与我们常住地的不同。我们总是认为这些就是这座城市的全貌。比如你问我敦煌是座什么样的城市,它有莫高窟、鸣沙山。它的太阳落下的很晚,荤菜很多,素菜很少仅此而已。
每一座城市其实都与自己的内心倒影,剩下的只是标识。
临近结尾,忽必烈突然想起马可波罗的故乡是威尼斯,他问马克为何不描述突尼斯。马克回答说其实他说的每一个城市都是威尼斯,而他每描述一段,仿佛他离威尼斯越来越远,他渐渐的已经要是失去威尼斯。
这似乎表达了他对城市文化的担忧,有机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江两旁都是直耸入云的高楼大厦。这里可以是纽约,是东京,是各个地方。
也许这也是为何重庆能成为旅游热门地区的原因吧。
前几天我去武汉玩乐,看武汉的地图的时候吃了一惊,如果去掉地图上的标识这不就是南昌么,是赣州么,又或者是上海。一条江贯穿市区,两江沿岸的繁华闹市区位置都近乎一致。和出租车师傅聊着城市交通,他总以为我就是武汉本地人。
那我们旅游是在旅游什么呢,为什么要去远方或异国他乡。
不单是因为那些城市的繁华或宁静,而是哪里存在着许多与我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人,踏上陌生土地的那一刻,我才能更深切感受到我是谁,我为何而来,为何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