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是另一个自己。
知音一词出自《礼记·乐记》。可是礼记并没有讲清它的真实含义。知音,不等同于朋友。朋友,做你喜欢的事,三观一样,打仗的时候最好是一个阵营,性格相同。知音,却无形无踪,两个知音,可以三观不同,可以在战场上你死我活,可以做你不喜欢的事,可以性格天差地别。更重要的是,知音之间是没有界限的。生死、性别、老少……就算你认为一个比你早生100年的人是知音也没问题。那么,知音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很简单,你知道他懂你,他也知道你懂他,那你们两人就是知音。
文人里有哪些知音?苏轼和李白。他们两个在宋代,一个在唐代;一个是宋词无比的真人,一个是唐诗第一的天仙;一个把酒问青天,一个举杯邀明月。原本风牛马不相及,可是他们两人却是不折不扣的知音。李白是个神仙,谁都以为他是世界上最狂放的人,可是他就没愁过吗“相看两不厌,为有敬亭山”这句诗将他内心的失落讲的淋漓尽致;苏轼是个真人,谁都觉得他是个乐天派,可他只是不想让别人感觉到他的多情,“多情应笑我”谁又知道他内心的孤独呢?一个真人,一个神仙。或许,这个世上懂苏轼的只有李白,懂李白的只有苏轼。
还有一对文人知音是谁都想不到,李商隐和白居易。一个晦涩难懂,一个妇孺皆知。两个人的风格完全不同。李商隐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晦涩难懂,但是只要把他的诗字面理清楚后,才会发现真理是如此直白。而白居易的诗最大的特点是通俗,相传白居易把一首诗给邻家妇人看,妇人说看不懂,白居易就改,直到改到妇人说看得懂为止。虽然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但却很难理解他真正的意思,可到最后两首诗意思都揣摩出时,才发现意思是如此的相近。
没有朋友会觉得寂寞;那没有知音的人呢?那他的人生就不完整。我就是个人生不完整的人,我经常为了找一个知音抓狂,可是啊,知音就是找不到。我经常感到空虚,感到失落,感到一种压迫感。知音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你愿意做我的知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