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的朋友,看起来整个人都特别不好,你会觉得他是病了,还是说一句“他也许只是肠胃不舒服。你知道他爱吃还爱喝酒”?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面,我们好像很容易陷入情绪里,或轻或重的在里面陷入一会或者好久出不来。最近的自己一直觉得日子过的好慢,每天好像都是一种折磨,明明刚起床,就觉得累,整个人无精打采的,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对外每日表演式的笑哈哈,一回到自己独处的时候,就累到觉得只想瘫着,也不愿意和朋友交流,有些内心的话说不出口,说出来的话又觉得无人能理解。
刷某书的时候,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起初就是被这个名字给吸引,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难道动物也都开始有心理问题了吗?冲着好奇买回来了这个书,故事性质的书总是让人想读下去的念头更多点。书薄薄的不多页,主人公就是一只蛤蟆,闷闷不乐有点抑郁的蛤蟆,在朋友的介绍下,去见了一个心理医生苍鹭,和我们的现实一样,其实很少有人在有问题的时候去求助心理医生,可能是不相信他们能帮助到你,也可能是觉得难以启齿,但不管怎么的,蛤蟆鼓起勇气去见了苍鹭,开始了十来次的咨询,书里面写的就是这个咨询过程发生的故事。
虽然是童话形式的,但是其中的场景和道理真的有时候很感同身受,本书也是提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书中的观点是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发生的一切都会对我们产生重大的影响,影响了后来我们的成长以及可能左右了我们怎么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建立了自己的世界,用自己学习到的角度去看待一切的事物。以前的话,我可能是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经过了最初的家庭教育,后来的学校教育,到现在的社会教育,我们都是一点点变化的,怎么会从小的时候就被影响到长大呢?可现在真的是感同身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是会刻在我们的性格里面的。回想我现在讨好型人格的形成,不就是因为小时候在家里就得几方兼顾,隐藏自己的想法,让每个人都觉得好,不要让大家产生冲突就万岁。
书里面还有个有趣的观点,说我们都是在玩心理游戏,小时候老师和我们玩“猜猜我在想什么”的游戏,总是老师抛出问题,让你回答。老师好像总是赢家,赢了多数无知的学生,获得了优越感。还有“我真不幸”游戏,这个游戏的玩家总是确信他们是不幸的,他们脑子里存储着一系列遭遇过的不幸的事件,会把不幸的原因怪到住房上,会怪地理位置,会想到迷信传言,总是选择记住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者忽略了美好的时光。当然,玩这个游戏的人,肯定会更加容易抑郁,他们无法掌控人生,总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停下来想想,你有没有参与这个游戏呢?
故事里面还有很多不错的观点,这个书就像一个镜子,看蛤蟆咨询时候的样子,好像和想要吐露心声的我们都很像。如果你最近也有点不开心,推荐一起和苍鹭聊聊。
最后是我书中最喜欢的一段话。
蛤蟆认定,所谓活的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他决定要让自己活的更真实一点儿。
嗯,我也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