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cant - Video
茂瑙电影中的处世哲学
2021/05/20
《禁忌》剧照
提及德国电影大师茂瑙,大多被想到的是其影片中的各类表现主义元素或者电影技法的运用,的确,风格化的构图,夸张的表演,创新的摄影机运动都是茂瑙影片能够在影史留名的重要原因,但茂瑙作为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导演,其电影中贯穿的处世哲学以及精神内核,都与其自身经历(包括对世界的认知)有关。
茂瑙作为一个极端的禁欲主义者,不断在电影与日常生活中探寻一种和谐的处世观念,他的处世观处理的正是尼采在“现代性”问题上更进一步的阐释,即“人如何从现代的绝望中诞生出来,成为一种比历史上所曾知道的都更完全更有活力的存在。”
茂瑙 F.W. Murnau
作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演,茂瑙在战争时期所受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都在不断影响着他的日常生活与电影创作,严重的肾脏受损限制了他绝大部分的生理活动,他被迫过上了一种清苦的日子,这也与茂瑙成为一名极端禁欲主义者有着莫大联系。
他没有性生活,没有家,但这样的生活方式也给了茂瑙更多的时间去思索战争所带来的危害,及其背后无比浓烈悲剧性,他曾公开表示过要创作一部战争片,借此隐喻战争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以及创作者对它们的否定性批判。
像是《诺斯费拉图》中的瘟疫场景,以及《浮士德》里恶魔所代表的灾难,这些都能够被看作是战争的一种形态,但最重要的是,这些灾难的成因都是由人过多的欲望所引起的,《诺斯费拉图》里的吸血鬼是为了夺取美丽的少女,《浮士德》里面的恶魔是想用各种欲望诱惑浮士德,从而让他坠入深渊。
这些过多的欲望也正是现实中战争的最主要成因,作为禁欲主义者的茂瑙早就深知了这一点,所以说,茂瑙对于战争的批判倒不如说是对人类欲望的批判——人类若想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对欲望本身进行反思。
《浮士德》剧照
在《诺斯费拉图》里,最终消灭吸血鬼的是少女那至纯至善的牺牲,但这种牺牲的前提,也是因为她对男主的爱,同样的,帮助浮士德从堕落中脱离出来的也是他对格雷琴的爱。在茂瑙早期的电影中,消解悲痛与战争的最核心力量,就是人世间的爱情。此处的爱情不单指两性之间的爱慕之情,它更多的是一种奉献与牺牲,一方为另一方放弃自身所拥有的全部权益,只为换取另一方的幸福。
《诺斯费拉图》剧照
无论是在《浮士德》还是在《诺斯费拉图》里,最终拯救人类的都是人类善良意识的觉醒,这才是茂瑙想要传达的爱,浮士德胸中萦绕着“年轻人的品质,抑制不住的自由追求,超人的欲望”,是这些品质组成了茂瑙关于爱的哲学。
《诺斯费拉图》剧照
《最卑贱的人》和《浮士德》在美国的上映,让茂瑙卓越的导演才华得到了众多美国电影厂商的青睐,在福克斯公司制片人威廉·福克斯邀请下,茂瑙开始到美国好莱坞发展。
在福克斯给茂瑙的承诺里,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允许他最大限度地去调动片场的资源,除此之外,还允许他决定影片的走向与剪辑,在那个制片厂独揽大权的年代,茂瑙的地位实在令后人难以想象。提及茂瑙在好莱坞创造出的影片,就不得不想到这部在第一届奥斯卡上大放异彩的《日出》。
《日出》剧照
跟茂瑙早期所创造的许多电影一样,《日出》也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农村与城市各具风格的布景轻易勾勒出了二者的区别,而在这样的区别里,我们所看到的还是那个熟悉的茂瑙,还是他对人类无限欲望的批判。《日出》中的农场主受到都市女郎的魅惑,两个人在湖边拥抱,城市的光怪陆离涌入农场主的心头,他看到宏伟的建筑、美丽的女人、意乱神迷的夜店,这些都叫他迷失了心智,进而做出想要杀害妻子、随情妇去城里生活的决定。
在悲剧展开的同时,救赎也同样开始了,农场主在船上犹豫万分,最终还是没有痛下杀手,可这时的退让只不过是源于他心中的恐惧与内疚,而真正感化他的,还是觉醒的爱。
《日出》剧照
当世界步入现代化之后,无数困扰人类心灵的问题开始出现,茂瑙在此所作出的回答,就是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只要人能够保持善良的本性,克服欲望,就一样能够得到自由与幸福。在此,解决问题的落脚点是人的努力,是人性的光辉,但在此之后不久,茂瑙的批判又转移了,他开始认识到社会现代性已经是不可逆的了,他转而开始追求一种清新的自然状态,这就是他的遗作《禁忌》的由来。
在茂瑙生存的年代,现代化的步伐已经大跨步地迈开了,正是科学,工业所代表的人类生产摧毁了他对于人性的幻想。自人类群居,从自然状态中脱离以来,人类行为就开始受到除自身力量跟环境力量限制之外的约束,茂瑙看到了工业文明的丑恶、竞争、资本及权利,这些都会打破人类善良的本性。
起初,他把人类重归纯洁的愿望寄托在上帝身上,寄托在人类无私奉献的伟大的爱身上,可是这些希望最终还是落到了空处,其实早在《日出》中,我们就能够看到茂瑙对于乡村社会的歌颂。乡村中淳朴的居民早就深深俘获了茂瑙的心,只不过《日出》中的美好社会仅仅存在于茂瑙的虚构创作里,而《禁忌》里的南海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于是,无数次想要逃离欲望的茂瑙,总算在这一次游历南海的途中发现了人类存在的最终归宿。
《禁忌》剧照
人类对于和平的向往是深深刻在我们骨血里的,这里的和平意味的,不仅仅是一种相安无事的生存状态,更是一种和谐的心灵状态,这也是我们人生奋斗挣扎的最终指向。茂瑙在经历一战后看透了人类的挣扎,他力求创作出能够传达他哲学意味的影片。表现主义大师,德国电影大师等等,无论多少响亮的名号加在他头上,都不妨碍我们看到其影片中最单纯的内核。虽然茂瑙的结局好像在暗示着他所追求的那种处世境界是永远不能达到的,但也许在南海的某一个角落,茂瑙的灵魂已经得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
德国电影先驱,著名默片导演,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人物。年轻时,已喜爱诗与戏剧,亦学过美术,曾受戏剧表演训练。他风格化及形式化的画面构图,为往后不少导演的创作奠下根基;他的拍摄技巧,至今依然在德国电影史占有主导地位。茂瑙的(1888-1931)一生说得上短暂,但却留下重要的电影遗产,差不多八十年后的今天,其作品的魅力依然教人没法抵挡。可是,茂瑙对新一代而言肯定陌生;记得他的人,可能依稀记得他最著名的作品《吸血僵尸》、《浮士德》,和拿过奥斯卡奖的《日出》;但没有多少人听过他早期的作品《夜中行》(1920)或《古堡惊魂》(1921),也不会知道他拍过喜剧《公爵的钱财》(1924),或其后改编自莫里哀剧作的《塔度夫》(1926)。
本期创作者:罗泽洋
屋檐下创造历史,以及活着的人;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
本期主编:王奕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