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上网冲浪很多年了,都听过一句话,叫做人不能太双标。
昨天刚好和友人聊到了这句话,他面对领导的双标忿忿不平,破口大骂。
于是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到底什么是双标。
百度给出的解释如下:
双重标准是指对同一性质的事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或行为,亦或者同一件事开头和结尾产生不同的评判标准的情况。
看着这个定义,我陷入了沉思。
因为我发现一个问题,人人讨厌双标,人人都双标。
但细细一想,又不全是。
你并非真的讨厌双标
据我观察,你对双标的态度,不在于双标行为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你的位置。
比如在重男轻女的家庭。
儿子和女儿对父母的双标感觉自然截然不同。
儿子会觉得爸妈真是对我太好了,不愧是亲生的。
女儿则会觉得自己是捡来的,父母真是太双标了。
又比如男朋友对其他女生的态度。
当男朋友眼里只有自己时,你会开心到飞起。
当男朋友对自己和其他女生一样好的时候,你会说他是个中央空调。
当男朋友对别的女生比自己好的时候,你会破口大骂死渣男!
不止是人,我发现对国家也一样。
强汉盛唐时期,我们将远征外族称之为开疆拓土。那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而到了近代,我们落后挨打的时候,则愤怒地谴责对方侵略的暴行人神共愤,罄竹难书。
由此可见,你并非真的讨厌双标,而是讨厌双标好的那一面没有朝向自己。
双标的本质
人类一切双标行为,其内在驱动都是利己。
所谓双标,其实只有一套标准。
即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
比如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我就选择“君子动口不动口”。
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对手时,我就选择“无需多言,拔剑便是”。
而对待别人双标行为的态度,也只有一套评价标准,即对自己是否有利。
对自己有利的,就拍手叫好。
对自己不利的,就强烈谴责甚至反对。
不能反对也要缄默,看看事情有没有糊弄过去的余地。
可以说人类的本质是双标,而双标的本质是自私。
那你可能要反驳了,不对啊!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反利呀。
如舍生取义的革命烈士。
如大公无私的道德模范 。
你怎么能说人人都双标,人人都自私呢?
因为这里的利己不是狭义上物质的利益,也包含精神层面的利。
比如孟子的舍生取义,对他来说,义才是他追求的利。
虽然我付出了物质甚至生命,但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我的心情很愉悦,或者我的正义感得到了满足,这也是在利己。
这么看来,双标并非完全是一个贬义词。
如何双标
提到双标,大家都会很自然的把它和不道德联系在一起。
可很少有人发现双标是世界一切美好感情的基础。
因为双标,我们才对自己的家人格外牵挂。
因为双标,才会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爱情佳话。
因为双标,我们才会在祖国危难时也觉得此生无悔入华夏。
可以说一个人越双标,那么他对属于自己阵营的人和物就越热爱。
所以我们应该正视这一与生俱来的属性。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双标?
虽然人在双标时,其目的都是想利己。
但利分大小,也分远近。
但如果目光只是盯着眼前的利益,那么失去的利益可能更多。
也就是说,直接的利己行为只是初级阶段的利己,获得的是小利。
高阶的利己行为却是利他在先的。
欲其取之,必先与之。
那些看似不带功利的利他,最后都会通过某种形势加倍返还。
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