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也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而是与孩子一起生活所感受的身心愉悦,以及孩子与你在一起的点滴快乐时光。”
这是我在第一次读到《园丁与木匠》这本书之后,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了。
《园丁与木匠》是一本关于育儿理念的书籍,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以园丁和木匠的隐喻,将父母比喻成“园丁”和“木匠”,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打破了父母许多认知,这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说明这些观点,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书中说到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两个悖论。分别是爱的悖论、学习的悖论。
爱的悖论,就是紧张关系是依赖与独立。人自从出生起需要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不同于马牛羊等其它生物,人更需要长时间的童年依赖才能更好的独立。我们一边义无反顾的爱着孩子,但是又希望他最后能在这个社会中具备普世性的适应能力。这也是爱的悖论。
学习的悖论。孩子在长大以后要工作,他将要应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负担,但是孩子的成长却是在玩耍中实现的。但是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充当了木匠的职责,参加各种学习班兴趣班,让孩子没玩耍时间也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机会。
作者将孩子比喻成“小树苗”,将父母比喻成“园丁”和“木匠”。她认为,父母应该像园丁一样,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探索世界;长成与众不同的样子;而不是像木匠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考试。这种观点与传统的育儿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认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意愿。
所以要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玩耍,在玩的过程自我发现自我成长,而不是时时刻刻去教他们照着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每个人未来成为什么样其实是未知的,这样让进化也有了可持续性。
作者也将园丁式教育和木匠式教育进行了阐述与对比,并通过举例“乌鸦更像狐狸,而鸡更像刺猬”的加以佐证,意思是狐狸知道的事很多,很聪敏也很狡猾,而刺猬遇到事缩成一团就行。为什么乌鸦更像狐狸呢?而鸡更像刺猬呢?因为乌鸦和狐狸一样,拥有超长的童年,狐狸逮到一直猎物不会咬死,而是把这个猎物带回洞里让小狐狸玩,所以狐狸的智商比一般动物要高。
《园丁与木匠》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开始让我难以理解,因为在我的认知里,因为是孩子,就需要父母去教会他们怎么做,既然学习,那就是读书看书写作业,怎么可能是在玩耍中实现成长学习呢?读完整本书之后,打开了我之前对于不懂如何让孩子建立一种自主学习的状态有了新的认知。这更像是建立一种底层建筑,只有打好牢固的基础,未来才有无限种向上加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