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个月,我在读《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从中,我读到了关于自己的几点认知。一切都是以内驱为动力,去感受、反思、觉醒,最重要的是有行动,去改变,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蜕变。
最近在读《苏菲的世界》中,我读到了关于认知的几点新感悟。
在书中,哲学家康德指出:“时间和空间就像红色眼镜,限制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让苏菲理解这句话,匿名信的主人艾伯特不再继续写信,而是从幕后走出,以哲学老师的身份给苏菲授课。
比如,艾伯特让苏菲戴上一副红色眼镜,瞬间,苏菲笼罩在红色世界中。
紧接着,艾伯特告诉苏菲,即使你看到是红色,也不能说世界是红色的。
这让我又想起一段话:“我这一辈子只见过黑色的乌鸦,但这并不表示世间没有白色的乌鸦。不能否认世间可能有白色的乌鸦。我们几乎可以说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寻白色的乌鸦。”
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往往藏着最容易忽视的真相。
生活中,因为一句话,一件事,我们就武断地下结论,把冰山一角当成全世界,就容易跌入偏见的陷阱。
还记得那个耳熟能详故事吗?
在久远年代以前,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名叫“镜面”在他的国家里,除了他一人信奉科学的真理之外,臣民们却信仰那些旁门左道,就好像怀疑日月的光明,反而去相信萤火的微亮一样。
因此,这位国王常常感到很苦闷,他想:“我总得想出一个办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改邪归正才好!”
有一天,国王突然召集他的臣子说:“你们去把国境内所有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的人,都找到宫里来吧!”
于是,这些臣子们便奉命,分头在国内遍处找寻。隔了不多几天,臣子们都带着寻找到的盲人回来了。镜面王很高兴地说:“好极了,你们再去牵一头象,送到那些盲人那里去吧!”许多臣民听见了这个消息,都十分奇怪,不知道国王今天将要做些什么事。
因此,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赶来参观。镜面王在心里暗暗地欢喜:“真好,今天该是教育他们的机会了。”
于是他便叫那些盲人去摸象的身体:有摸着象脚的,有摸着象尾的,有摸着象头的…… 国王便问他们:“你们看见了象没有?”盲人们争着说:“我们都看见了!”国王又问:“那么你们所看见的象是怎样的呢?”……后面的故事不用讲,大家都知道了。国王用这个故事教育了臣民,也告诉了我们认知的高度和宽度,决定我们的人生。
尼采说:“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
所以,我们应该悟到:人这一生,眼光有边界,思维有高墙。只有不断改善自己,才能越过心中的樊篱。
提高认知,去读书,去经历,拓宽视野的广度。打破一元认知,培养多元思维模式,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维度,看到世界的多面。
唯有这样,我们才会用灵活的视角和策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轻松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