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在书房里忙着写她的月度工作总结,可是她的两个孩子却在客厅里大喊大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玩得越来越疯,也越来越吵闹。
刚开始妈妈推开门,走到客厅告诉他们说:“小声一点,你们已经影响到我的工作了!”孩子们静了几分钟之后,玩儿得更加开心和吵闹。
无奈的妈妈又出来告诉他们说:“小声一点,孩子们,别那么吵了!”孩子们静了十分钟之后,玩得更开心更嗨了!
这让妈妈非常地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真的真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啊!这个表面现象的背后,存在了深刻内在原因,并且有更深远的影响,我们家长需要注意这一点!
因此,在这里我建议可以尝试使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的一些技巧和理念,来帮助我们家长去更好地应对类似的状况!
如果用“P.E.T.父母效能训练”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分成三步走: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去改变环境,进而改变孩子那些不可接纳的行为。
其实,孩子们就和我们大人一样,都需要借助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来打发时间。因此,我们家长可以尝试,对家中的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变。
比如我们可以在院子里,为孩子们设立一个特殊的小角落,可以供孩子们自由地玩乐。在这里,除了危害自身或别人的健康和安全之外,孩子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并且还不会损坏任何东西,更不会影响到我们大人。
同时我们要将一些危险的、容易伤害到孩子的东西收拾好,做好安全防护检查,以保护孩子的安全。
当孩子的某些行为,让人觉得难以忍受,我们可以为他寻找别的有趣的活动,作为替代品,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当然我们要温和而平静地将选择提供给孩子,千万不要朝他发火。我们家长最好不要和孩子发生矛盾,我们要尊重孩子,坦诚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即可。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都能够享受共同相处的日子,我们要尽可能地改变环境,进而可以改变孩子那些不可接纳的行为。
其次,当亲子产生冲突的时候,谁应该赢?
有太多太多的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会常常会因为不同的需求发生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注定是常常发生的!
我们要知道,冲突是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时刻,它可能会导致冲突升级成为战争,也可能会为冲突的双方带来更深的互相理解。因此,怎样解决冲突,可能是我们亲子关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点!
我们不必害怕发生冲突,因为孩子只有经历了冲突,就学会了如何应对冲突。这样一来,孩子就能为以后生活中将会遇到的冲突做好准备,因此我们不必害怕冲突。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地解决冲突,都会对孩子产生好处。
就像我们文章开头说的那样,妈妈和孩子们就产生了冲突。妈妈的需求是希望能够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她能够心无旁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孩子们则是希望能够自由自在地玩耍,可以尽情地欢笑、肆意地奔跑和玩乐等。
解决冲突的办法一般有两种:输和赢,一般被称为第一法和第二法。这两种方法,都必然会有一个人赢一个人输,即非赢必输的局面。
其中第一法,就是妈妈利用权力或惩罚,对孩子进行威胁,孩子们投降了,然后妈妈就赢了!第二法则是,孩子们坚持他们的需求和目的,想要尽情地欢笑和玩乐,然后他们赢了!
显然,在第一法中,妈妈不体谅别人,并且不尊重孩子的需求;而第二法中,孩子不体谅别人,不尊重父母的需求。
在这两种方法中,总有一个人感觉到挫败,通常会生气、怨恨于造成他失败的对方。这两种方法,都涉及到权力斗争,冲突的双方为了让自己获胜,都要使用他们的权力。
第一法,为亲子关系的继续恶化播下了种子,爱和亲情将逐渐被怨恨所取代;并且,父母还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执行他们的决定,检查督促孩子的执行情况,常常用唠叨、提醒、督促的方法。因此,第一法得到的好处往往是表面而不实际的。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没有机会发挥自律精神。在经常使用第一法解决冲突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常常缺乏自律精神、内在控制力和自我责任感,因为孩子们就没有机会去获得这些品质。
因此,每当父母通过权力或权威去强迫孩子做事时,其实都是在剥夺孩子学习自律、为自我负责的机会。
第二法中,孩子们学会了用发脾气或其他方式来控制父母,让父母感到内疚,对父母说气人、抗议的话。这样的孩子,往往是野性难驯、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冲动任性的孩子,他会认为自己的需求比其他任何人的需求都重要。
这样长大的孩子常常不尊重别人的财产和感情,他往往缺乏合作精神,更不会去帮家长做家务。
这样的孩子常常在同辈关系中遇到困难,他们已经习惯于父母等长辈向他们让步,以至于他会同样地希望他的朋友为他让步,他们更不容易适应学校的环境和氛围。更严重的是,孩子们往往会对父母的爱,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
比较一下,在常常使用第一法的家庭中,孩子们往往会对父母产生怨恨,而在常常使用第二发的家庭中,往往是父母会对孩子产生怨恨,并且还会遭受到巨大的折磨。
我们要知道,亲子关系并不是非赢即输的局面,我们可以去寻找更多的方法,去解决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千万不要老是用这老两样。
最后,我们要想清楚父母的权威,是否必要且合理?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我们的父母用权威来控制、指导和训练我们,这是他们从他们的父母身上学到的育儿方式。
那么,新一代的我们,还需要接过这个接力棒,再去传给孩子吗?
父母权威的具体表现,大多数是奖励或惩罚孩子。但是父母权威,常常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因为如果父母过于权威,容易导致孩子变得懦弱、胆小和紧张,并且会产生敌意和仇恨。并且父母的权威总有用完的时候,那时他们常常会感到无能为力和震惊。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们,更容易反抗父母的权威。
不过,假如父母从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极少依赖于权力,更多使用非权威的方法去影响孩子,那么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就更不容易产生反叛心理。
我们父母要牢记一点:用权威去训练孩子,需要有严格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能利用权威的!那么具体有哪些情况可以使用权威呢?
1.当孩子有一个强烈的需求,愿意为了奖励而去努力。这时,孩子们更愿意为了自己的需求,更加努力上进以获得奖励。
2.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惩罚过于严厉,他以后会不再去做事,这样将严重打击他的积极性。
3.没有什么延迟奖励。我们对孩子的奖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兑现,否则将不足以刺激孩子的积极性。
4.我们要奖惩分明,并且要保持前后一致,千万不要朝令夕改、朝三暮四。
5.除非我们使用非常复杂,并且极大地耗费精力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否则奖惩手段很少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6.父母利用自己的权威,去奖励孩子的时候,更有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其实孩子们更希望的是,父母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的所有行为,不要老是限制他或改变他的行为。因此,我们要与孩子多多沟通和交流,并且要为孩子多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我们要多让孩子做选择题,而非问答题。
总结一下,本次分享的内容,主要讲的是我们家长可以尝试,通过改变环境去改变孩子那些不肯接纳的行为;我们也要在亲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采取更有效的方式,以避免非输即赢、两败俱伤的局面;最后,我们一定要合理使用父母的权威,在更多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接纳孩子的行为,减少指责、限制以及改变他不当行为的尝试。
建议大家可以看一看《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家长寻求更好地应对孩子不当行为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