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itty (原创)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讲到小人书,连环画,相信70年代以上的人都不会陌生,好像《三毛流浪记》、《三打白骨精》等小人书,很多人都是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看过,而对于小人书,大家通常都会以为是现代才有的,其实早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教育皇帝专用的小人书,不过说来也奇怪,历代皇帝度的不都是儒家经典,怎么会将小人书作为皇帝的教科书?
这事儿啊,还要从一位明朝的小皇帝开始讲起。话说明朝中期之后国力已大不如前,隆庆六年五月,穆宗朱载垕一病不起,去世之前,他就将年仅十岁的太子朱翊钧托付给当时的内阁首辅高拱,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和司礼监秉冯保等人,嘱咐他们一定要辅助太子治理国家,隆庆皇帝去世以后,朱翊钧继承皇位,改年号为万历(即公元1572年至1620年)而按照穆宗朱载垕驾崩前的嘱咐,高拱这位内阁首辅应该是成为辅助小皇帝的重要人物,不过后来却是张居正取而代之,高拱消失得无影无踪。据说,高拱一直和太监冯保不和,而冯保又是万历这位小皇帝及其生母李太后的亲信,在穆宗去世的时候,高拱在内阁里面曾经说过“十岁的太子怎么治理天下”的话,其实,高拱这句话只不过是感叹而已,并没有什么恶意,不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冯保竟然就抓住了这句话,在当时的陈、李两位太后以及小皇帝面前说三道四,没想到两位太后信以为真,害怕自己孤儿寡母受高拱控制,于是立刻下旨,勒令高拱即日告老还乡。
高拱还乡以后,张居正理所当然地就当上了内阁首辅,在当时这一职位相当于宰相,而张居正本人又是一个有城府又有政治抱负的人,一上任,他立刻一面主持国家政务,一面担负起教育小皇帝的重任。当时的小皇帝正值聪灵,心地单纯的时候,正是接受教育的好时机,张居正为了教育小皇帝,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除处理政府以外,他还给小皇帝安排更多受教育的时间,本来明朝皇帝是需要天天上朝的,张居正就将上朝时间给改了,每月逢三、六、九、十三、十六、十九这些日子皇帝就上朝,除了这些时间以外皇帝都要去上课。当时,万历皇帝的课分为日讲和经筵,日讲由讲官讲授《大学》《尚书》等古典书籍,每天讲读后,小皇帝还要临帖写字,再读几十篇课文,之后再看大臣的奏章,如果看不懂还要由讲官讲解。经筵是十天一讲,由实践经验丰富人品又好的讲官给小皇帝讲读经史,讲完了皇帝要赐宴给讲读大臣表示感谢。日讲和经筵的学习,虽有成效,但是十分枯燥,只有十岁大的小皇帝当然就没什么兴趣了,为了能更好地教育小皇帝,张居正于是就开始组织一些大臣收集历代帝王的资料准备编撰一本小皇帝既喜爱有容易理解的书,于是就出现了以图画配合故事,还有连环画形式的书籍,类似于今天的小人书,张居正给它取名叫《帝鉴图说》。
书中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万历小皇帝拿到以后,可谓是爱不释手。他不用别人讲解,根据图文就能了解大概的内容,当时万历还吩咐史官把这件事记录下来,成为君臣之间砥砺明志的样板,还将《帝鉴图说》放在桌上,每天翻阅,还时常让张居正为他讲解,由于编撰得当,可读性强。《帝鉴图说》对皇帝的教育初见成效,不久,万历皇帝就接见了全国的廉能官员,并加以奖励,皇帝接见廉能官员的制度,因此也被确立了下来。还有一件事,小皇帝的处理也让大臣们十分赞赏,当时正值旧年年底,新年年初,按照往年,宫里面是要举行各种大型的庆祝活动,因为这些活动都要花费很多钱财,于是小皇帝就主动跟张居正说,现在国库匮乏,这些活动就取消掉。小皇帝此举令张居正非常欣喜,他赞赏说,这样的做法就好比国之贤君。
不过,因为年幼万历并没有亲政,所以国家大事其实都是由张居正拿主意,从万历元年到万历十年,十年间,张居正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是明朝的国力日渐强盛,而万历皇帝对张居正不但言听计从还十分关心他,冬天张居正给万历上课时,万历会亲自给他送上银手炉为他暖手,张居正生病的时候,万历会派御医去送药,两人的关系看起来不仅仅是君臣那么简单,更像是父子。
后来张居正病逝,万历就立刻把张居正死后追加的官爵封号全部撤销,还下旨抄了张居正的家,这让人十分不解,为什么万历会对一向辅佐他的张居正秋后算账。
细究原因,原来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一直都很严厉,万历对他可谓是又敬又畏,万历心里也就深埋着逆反心理,加上万历一直无法亲政,国家大事都由张居正说了算,实际上张居正这个相权已经远远盖过万历的君权,这让万历心里更加不舒服,于是,趁着张居正死后太监冯保受弹劾,张居正也受到牵连之际,对张居正进行秋后算账,表明自己才是真正的一国之主。之后,张居正在生前实行的改革措施被废除,十年的改革成果也毁于一旦,明朝从此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也有学者说,万历之所以对张居正这么狠,还有一个原因,张居正生前其实和万历的生母是互相倾慕的,虽然两人并没有暧昧关系,但是当时反对张居正改革的人就会经常捕风捉影,制造两人的“绯闻”,出于对皇室尊严的维护,万历才会对张居正这么残酷。更令人心痛的是,这个万历亲政以后,整日都在后宫中纵情酒色,荒废朝政,使明朝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