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9日,星期三,天气晴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这两个词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诗人李白的仙道思想。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
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本是各自分离,又融为一体,彼此珍视交流。
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都不足挂齿。他本来是静物。本来是没有感情的。而在诗人看来是如此的含情脉脉。山是如此多情胜过了人。
诗人李白在写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时,已经离官离开京城长安将近10年。此时的他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苦,世态炎凉。个性孤傲,清高的李白感到十分的孤独。无奈之下只好游历祖国的山河大川。向大自然寻找慰藉。寻觅知音。这首诗正是表现了这样一种心境。
尽管如此,但这首诗整体的感觉还是豁达闲适的。这与李白的浪漫性情有关。尽管世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感到十分的孤独。整首诗给人的感觉并不沉重。而是给人一种十分超然。脱离世俗的感觉。这正是李白的诗常有的特点。从诗中表达的感情的浓厚。能够体味出诗人的沉浸其中,远离世俗,静心感悟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古诗是主观性最强的艺术。他把一切生活的影子投射到情绪的河流中,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前两句的动与后两句的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起到了一种烘托效果。前面的动使后面的静更加的静。更加突出了诗人独坐出神的形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诗人虽然独坐,但是内心却不孤独。反而情静悠然,情感深厚。尽管鸟飞云镜,但是人却没有离开,而是久久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感觉到那壮美的大山也正在含情脉脉的望着自己。彼此在沉默之中达到了心与心的交流。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