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特别有共鸣:
人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我心们中有很多的“应该”和“标准”,当人别做的事情、说的话,不合符我们的标准自,己的需求和利益有没被满足,就生会气。 ͏
当你得觉别人是在故意惹生你气的时,候其实是你想多了,他只根是据自己需的求和理解事做。所情以绪,归根结底于在我们己自,与他人关无。
想起之前看的有关心理方面的书籍也讲过情绪,情绪本无好坏,在于人是如何看待它的。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通常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情绪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
回想起每一次对孩子暴跳如雷,正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在我的眼里难以容忍。希望孩子按我说的方式去做,希望孩子能听我的话,如果心平气和的说了几遍孩子还是无动于衷,情绪就上来了。
可是转念一想,孩子本就很有好奇心,他们的很多行为也许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看他在拿食物玩,而他们可能是在验证内心里的某种念头。
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个孩子拿了两个苹果朝妈妈走去,妈妈满心期待孩子会主动分享一个苹果给她,而女儿却在两个苹果上都咬了一口。妈妈内心里难受极了,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用这样的方式占有苹果不肯分享。正准备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一只手伸上前来:妈妈,这个比较甜,给你吃。妈妈从孩子那清澈的双眼里看到了自己羞愧的脸。
在大人眼里,吃过的东西就不能给别人吃了,把每个东西咬一口是霸占的意思。而孩子没有这么多心机,她们可能只是为了辨别哪个更甜,然后把她认为最好的那个给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带孩子的路上也是一样的,你只有足够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行为模式,你才能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些行为。在情绪来的时候,让自己等一等,多一点耐心,你和孩子也能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