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两期写作训练营的熏陶,我自觉我对写作的思考更加深入。如果说上一期结束时的我是抱着满腔热情,认为自己已经初窥写作的门道;那么新一期的21天里,我开始沉下心来,不再浮躁,慢慢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什么是写作,写作对我意味着什么,甚至对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都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这一期,我主要是强化了三个认知:
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
师北宸老师曾说,本来训练营是可以用免费的打卡程序,但是他坚持一定要用付费的。因为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
我之前的认知中,始终认为用的东西便宜的就够了,贵的东西不过是成本增加了太多的附加价值,比如广告费用。这些物件的实质不就是让你用的吗,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便宜的和贵的没有区别。
但是我的一次经历让我领会了这个观念是多么的狭隘和落后。我的老电脑已经用了有5年了,是在2013年买的戴尔。在购买的时候,朋友就劝我要一步到位,和她一起买个新出的苹果超薄笔记本,又好用又不容易出问题。
我觉得那么贵(当时价格大概是8000多),反正我又不打游戏,就是上个网看视频和小说,用那么贵的不是浪费吗。当时也是苹果引发的超薄笔记本电脑风潮,很多电脑品牌也争相推出了各种超薄本,我就选了一个戴尔的。
开始的一两年用着还好,我对它也没有什么要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脑的速度越来越慢,时不时的要重启或者重装。到了今年,它到达了顶点——每次开机要5分钟,打开文档要一分多。最可气的是,我要在电脑上完成训练营作业,他竟然好几次把我辛辛苦苦打出来的文章给吃掉!
我能怎么办呢?要不试着用我的有限的电脑知识去老旧硬盘里看能不能找出来原来的作业,要不只能看着手机的狭小屏幕再重新写一份。
而我朋友购买的苹果,到现在使用起来仍然启动速度飞快,各个软件打开过程安全无死机。屏幕、手感、外观设计都很好。用她的话说“这钱花的真值”。
领悟了这个道理后,我马上用在了生活中:购买了同事向我推荐的大牌保湿霜。我自己的皮肤是很敏感的,冬天一进空调房就会发红。之前我一直在用便宜的国产保湿霜。用过大牌护肤品后,才知道贵的东西不是光花费在广告上。好的触肤感受,好的皮肤状态、好的香味、好的使用感受和原来的完全不同。而我,也暗自发誓,要好好写作,起码把买大牌保湿霜的钱要挣出来啊。
梁冬在《冬吴同学会》栏目中说,“用过好的才知道什么是差的”。人类的基因里就存在的一种潜在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领略过美好的事物,你才有动力去改善现在的生活、向目标前进。人可以向现实低头,但不可以失去对美好的向往。要是每个人都不再追逐理想,世界就不会往前走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通过训练营我知道了一位个人成长领域的大咖——剽悍一只猫,他的学习经历让我惊讶。他做微信公众号之前的几年,自己每年花几万块钱买书。他坚持付费学习,每次都找每个行业最好的最贵的那个人去学习咨询,还曾经通过“在行”约见过最贵写作行家,创下4500元/小时的授课记录的师北宸。
他在“一块听听”上做直播,听众同时达到6.5万人,在当时的“一块听听”上收听数量排在第一。2017年6月,他在“饭团”上开团,二十四小时内就有一万多人订阅,在此之前,饭团的最多订阅数只是一千多。他在“千聊”上做分享,当天收听人次突破10万,打赏过了3万,学习类的分享,能做到这样,真是震撼。而做到这些,他只花了一年多时间。
畅销书《在人生拐角处》、《洞见》的作者赵昂,在文章中说“他(剽悍一只猫)是一个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我在训练营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训练营的助教江武墨。他是我见到过的跨行业最广、做事最认真的人:武术系研究生毕业却又是K.E美甲美睫联合创始人,两个完全不搭界的行业领域。他在训练营中给我们介绍经验:一份《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信》的日常作业,他结合《如何撰写一份高通过率的求职信》将对作业拆解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共7个层次:
第一部分是对文章本身,也就是内部的拆解。即用万能写作法拆解《如何撰写高通过率的求职自荐信》和《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信》。里面包括文章结构拆解,对金句和案例的思考拆解,对文章的写作逻辑的思考,对全文的反思和行动四个层次。
第二部分是对文章的外部也就是文章理念的应用和延伸。完成的作业包括:一是依据文章给的关于如何写求职信的观点写一封江武墨写给师北宸的自荐信;二是用万能写作法拆解自己撰写的自荐信;最后,将上述的6小份作业进行全逻辑框架分析,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在上期训练营结束后,我受他的启发,写了一篇《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结构?你还差的远哪!》的文章,是我目前阅读人数最多、获得点赞最多的简书文章,已经被收入三个专题。这个成绩,我本来还有点沾沾自喜。可是,看了他的作业分享之后,我收起了我的小骄傲。
在后来的私下聊天中,他说我有潜力但还是差点什么不能突破自己。我想了很久,大概这份永远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就是我不能突破的原因之一吧。我问我自己:你做作业的时候有想过这么多层次吗?没有,我到第二期才意识到每节课程里必读文章和听课的音频是相互联系的。当你知道了他们之间有联系,你能在拆分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里将之联系起来并写出你的感受吗?不能,因为我只想着完成必要的作业就好,深入地去思考什么底层逻辑,是件很累很麻烦的事。你不想像江武墨、剽悍一只猫那样将事情做到极致,去寻找隐藏在各种文章、书籍中的底层逻辑、思维方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吗?想,可是我还老想着没看完的小说、好玩的综艺节目、电视剧里的小鲜肉帅哥……
我不是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又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在训练营中我认识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看过了许许多多的人生感悟和生活经历,我想我不能再只是像原来那样糊里糊涂地、不求甚解地活着了。
牛根生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在这个开放而浮躁的社会里,将事情做到极致的有心人才能成为未来的主人,掌握自己的人生。
遵从本心,照料他人
这个观点在上一期的学习中,我就已经知道了。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我在实践中总是忘记这个理念,只有在后来的反思中才隐隐约约认识到这个理念的力量。
训练营第一次写作作业,是关于写作的意义与价值。与上一次刚刚参加训练营的我的写作作业相比,这一次我写得十分顺利,花费的时间也不长。为了和文字搭配,还在网上找了配图。我自觉写得很好 ,应该会是五星好评并且观者如云吧。
可是,助教老师给我的评语是“用心配图,很赞。 但建议我优化文章开头和增加自己的案例”。我一开始有点不理解,我认为这篇文章着手点很新颖,从价值(金钱力量)和意义(精神力量)两方面入手去证明写作的魅力,还用月亮和六便士去比喻价值和意义这两方面。选取的案例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为什么还需要修改呢。
但之后的事实证明了她的建议的正确性。在简书上公开发布后,阅读数寥寥无几。我反思自己,这篇文章缺少了什么?是内容不好看还是题目不吸引人?为什么我自认写得很好的文章还没有其它的诸如《用东方人的思维解释西方人的逻辑——《金字塔原理》解读学习笔记》或者《王东岳东西方哲学》学习总结之类的随便写的读书笔记的阅读量多呢?
我想起了在训练营中一直强调的写作原则“遵从本心,照料他人”。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完全是遵从了本心:我写作,就是因它能赚钱,满足我的物质需求;能抒发感情,满足我的精神需求。所以,我自己很喜欢这篇文章,写作的时候也很顺畅。但是,作为要发表的文章,它没有遵循“照料他人”的理念。可能在阅读感受上增加了配图,调整了版面,但是对大局只有微弱的影响。
可是,我选择的案例故事没有与自己的经历有关,所以引发不了读者的共鸣和好奇心。文章内容不能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读者学不到什么操作方法。这种严重违背“与你有关,对你有用”的读者思维,观点又很平常,无法提供强烈的情感价值的文章,怎么可能会有阅读量和点赞呢。
相反,本次训练营新增的每日一报栏目,就完全体现了表现了做事的用心的读者思维。这个栏目出现是训练营的一大进步充分。它充分发挥了让别人舒适的程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这个理念,是“照料他人”思维方式的在实践行动方面的体现。
首先,它方便没有赶上群聊或者没有时间看别人的作业的同学,让他们能够跟上大部队。其次,栏目的内容有的放矢都是重点,它包括作业精华、群聊重点、每日金句,还有贴心的鼓励。最后,排版精美,方便阅读。它的图片版,方便看;文档版,方便收。考虑到了用手机和电脑的各类人群。
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个栏目方便了懒惰的我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和学习方法。但是,当我因为不慎将所有群聊记录删除后,所有的图片资料都看不到了,群里由工作人员整理的文档版成为我后继整理资料、反思学习的救星。我也才意识到,师北宸老师的团队,真正地将照料他人这个理念融入了自己的行动中。
江武墨,一个勤勤恳恳努力为同学点评和提供帮助的助教老师。每天一边忙着自己的事业,一边还要用大量的时间点评学员作业,好几次都是在深夜。点评的文字数量有时候都超过了作业的数量。我就很奇怪的问他,你说你图啥呢?完全是义务劳动的工作还这么积极。他说,我喜欢呀,看到学员的作业和成长就很高兴。我看得出来,他完全是遵从自己本心的行动。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做到他在训练营中所做的一切:深夜加班点评,从不遗漏每个学员的求助。更让我惊讶的是,这样的老师、班长、组长在培训班里还有很多很多。
在他们的感染下,我对自己的三观和认知也开始了思考。我的人生观是什么,我本心是什么,要如何遵从它呢?我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是“知道不一样,才能做到不一样”,我已经有了思考的意识,不再对自己所做的事、所有的路、所身处的世界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在训练营里,我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中的有些人,也许只有一期一会的缘分。但是,我觉得,他们的思想理念、说话做事方式、人生故事,都会是我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灯火,即使只是轻轻地擦肩而过,那光却始终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