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人生的幸福?”,“追求什么样的幸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幸福?”
这些问题是思修课本中给我和学生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值得认真思考的人生课题。
我并不是一个很矫情的人,而是一个很真诚、淳朴的人。谈论这些话题,是因为在浮躁的社会中,觉得很有必要。
在教课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自己需要再一步步去梳理自己的思想,以前没有想过的一些问题,一些错误的想法,一些消极的思想都在一点点展现。
你要如何和学生交流,传递正确的思想,你必须得自己先思考清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像“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这些人生大话题,如果不是因为要上课,可能我无法真正地去思考。
02
成长之路有平川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
这是每一个成长必经的历程,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更是充满各种挑战、困难与迷茫,而适时的引导和指引,也许就会改变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认知,有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是这样走来的,有着岁月的洗礼,也有心灵的感悟,而这是一个人所独有的生活智慧和经验,我们愿意跟年轻一代去分享。
人类就是在这样一代代的知识、经验、情感的传递中完成接力棒的交接。
作为一名老师,也在不断的成长成熟中,对自己的价值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在今天这个知识快速更替的时代,知识永远学不完也用不完,我们如何给学生传递更有价值的东西?
03
中午,和办公室的洪老师一起午餐,期间我们在聊到课堂如何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话题?
她是教授学生外语课程,她说:有一次和学生分析一篇关于亲情的英文文章,如果在之前她会把文章和学生好好翻译解释,知识点、字词句一个不落,可是,现在她会觉得,应该传递给学生文章背后蕴藏的情感和感受,提升学生的感受力,感受父母之爱。
她先搜集中国经典古诗词中关于亲情的句子,诸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还有朱自清的令人温暖而感人的《背影》,从这些熟知的诗句文章,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是一种情感的渗透,也是一种思想心灵的触动。
我还记得,上次课堂中,我安排几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我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有学生会自告奋勇上台展示自己,可也有学生内向腼腆,站在台上,半天不出一句话,其实,那刻,我特别理解她的心情,也许有些慌张、有些手足无措、有些心慌气短,因为我都经历过。只有具有同理心,才能去试着懂一个人。
我没有说什么,而是鼓励她,让她课后再准备一下,下节课一定可以讲好。给学生再一次机会,而不是借此放弃,说“算了吧,下一位同学。“
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看见,尤其在课堂中,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永远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美好的。
我们不知道的是,也许老师的多一点的用心,是否就会给学生带来一次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这样的一种用心用情去交流,于自己是真诚的,是无愧的,不只是照书讲的教书匠,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命,有着自己的思想、精神和能量。
我对洪老师的做法和想法深感认同。
老师不是流水线上的生产者,虽然同样需要匠人精神,但这种匠人精神是需要对待活的生命个体,只有在情感共融中才能将好的思想传递,让人受益终身。
04
曾经有人认为,在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网络课程越来越丰富,优秀的资源也越来极大丰富,我们似乎不需要老师,就可以自学成人成才。
也许,有人会这样成人成才,但人是理性和感性结合的,需要知识技能的硬件,更需要情感、感悟的软件,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实,人的成长是在社会实践和与他人交往中去增加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有了智慧,你才会有能力、有勇气、有方法去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好适应、更好改变、更好创造一切。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经历风雨,一个老师的成长也需要时间,从一个“教书匠”到“人师”的努力,是每一位教师的最终的追求和方向。
做一个有益于学生人生成长的老师、做一个在多年后,学生还会想起你的老师,这应是一个老师感到幸福的时刻,也是一个教师的价值所在,因为你,而让别人觉得自己和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