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除了阖家团圆之外,亲友之间互相问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便是拜年了。
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在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如果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陆陆续续地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 、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等。
在我的家乡,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中长辈带领小辈,先去山上给已故的亲人拜年,而后再去拜见本家的长辈、尊敬的师长,还有同村邻居,以吉祥的话语向对方传送着对新年的祝福。
拜年一般从自己家里开始。大年初一的早晨,晚辈起床后,一个一个要先向长辈拜年,并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分给晚辈。
早餐后,户主就会带着男孩们去山上给已故的亲人拜年,这时要放鞭炮和烟花。
回来后,再去给本家的长辈拜年,而后便是尊敬的师长,接下来就是邻里之间的相互串门拜年了。
而这种相互串门拜年,只限于男人,妇女则要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理由很简单,得在家招待上门拜年的人。
如果是邻居家的大人来拜年,要摆上果盘,还有瓜子、花生、开心果、葡萄干等干果,烟酒更是不能少,这是待客的习惯。
如果是邻居家的小孩子来拜年,则会拿出提前备好的糖果、糕点之类,分发给小孩子,就像是派发“利是”。
亲戚之间的拜年,主人要准备饭菜。毕竟,大家都忙于工作,平时也难得聚上一聚,有些平时关系比较近的,会借着这机会好好聊聊天。
现在人们相对简化了,记得我们孩童时期,拜年,尤其是给老人拜年,那是要下跪叩拜,老人应起身扶起给自己拜年的人。这是礼节。
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家里如果过去一年有丧事的人家,在我的家乡,这种情况被称为老人的“头一年儿”。
“头一年儿”有很多讲究,比如:
这位老人的晚辈从大年初一到初五不能去别人家里拜年,包括邻居家和亲戚家。至于为什么有这些讲究,我不大清楚。大概是老人们有什么忌讳。
另一方面,亲戚家的晚辈都得去给“头一年儿”的老人拜年,在逝者的坟头燃放烟花鞭炮之后,再下跪叩拜,这种被称为拜“哑巴年”。
说起这些习俗,还真是一方一习。在四川过了十多个年了,那里邻居之间不会串门拜年,只有亲戚之间互动走动。
大年初一这天,全家上山给已故的老人拜完年之后,便是登高游玩,一则是登高望远,放松心情;二则是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促进感情交流吧。
其实,关于拜年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初五这天是不拜年的。套是用老人们的话说,初五大于年,是很隆重的日子。
再比如去别人家拜年时的穿着,比如作揖的手势,那都是有讲究的,这里就不啰嗦了。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如意!心想事成!
2025年齐帆齐写作营 第(33)篇1145字,累计38748字。(主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