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恋爱谈的好好的,突然被甩了。
一次吵架后,男的撂下一句“我们不合适,分手吧!”,就微信不回、电话不接,消失了一样。
我朋友怎么也想不通,他怎么可以这么狠?以前吵架,他都是让着自己的,这次居然说分就分,不念旧情,不管她哭得有多狼狈。
朋友越想越愤怒,觉得自己很失败。我劝她往前看。没想到,过了几天,朋友居然复合了!我除了祝福,还替她担心,乞求来的爱情,会长久吗?
果不其然,不到两周,她再次分手。不过这一次,她胸有成竹,平静了许多,“从来只有我甩别人,不接受被甩!”。
朋友玩了一个报复游戏:先是低三下四换来复合,然后一改往日霸道脾气,对男友百依百顺,当男友打算跟她长久在一起时,朋友收拾好东西,走了,“分手吧,我们不合适!”留下像当初的她一样痛苦的男友。
先不说朋友这种报复最终有没有真的凑效,单说这个报复的手段,其实,挺卑鄙的。
谈恋爱被甩,搁谁谁都会愤怒,但是,首先要搞清楚,这种愤怒是你自己的感受,不是别人的。把自己的愤怒,怪罪到别人头上,是很多人容易做的事。
《分手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帮我们分析,“愤怒,需要用健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愤怒负责,这需要一定的成熟度和能力,相反,怪罪别人虽然容易得多,但你将永远学不会放下、解脱,学不会宽恕自己,让愤怒离开。”
简单地说,当你还觉得分手都是对方的错,说明,你还没处理好自己的愤怒,还没走出来;只有真正进行了心理重建的人,会认为失败、过错、责任都是双向的,不能简单怪罪到一个人头上。
在刚分手的这段时间,很多人走了很多弯路,假装让自己放下,最后才发现,问题并没解决,自己也没有成长。
比如,有的人,立马投入新的恋情,想用新的忘掉旧的,其实,这样很可能把上一段关系的感情垃圾,带到新关系中,你要知道,虽然人换了,但相同的问题还是会发生。
再比如,另外一些人,为了逃避孤独,成为“忙碌狂”,实际是在逃避自己,不触碰自己真实的内心,不懂得安抚自己,不看看自己要去向何处,他们没有在成长,而只是原地打转。
还有一些人,随着恋爱的失败,自我价值感也变低,陷入自卑情绪,开始在很多事情上,觉得“我不配”,影响到日后的做人、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
……
那么,怎样才算进行完整的心理重建呢?
《分手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书,完美地告诉你该怎么做。它把分手后的情绪,科学划分为19个阶段,就像攀登一座高山,山顶是解脱、自由。
任何分手的人,都逃不脱这些阶段,只不过,有的人在某些阶段爬的快些,有的人爬的慢些,但只有正确对待这些阶段,正确攀爬,才能从痛苦中恢复,重建人生,实现成长。
《分手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书有两位作者。
第一作者布鲁斯·费希尔,教育学博士,喜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他的研究课题基本都是从自己的经历中来:毕业后做缓刑监督员,面对青少年违法者,他开始关注给人生带来冲击的情绪力量;因为一场离婚,他研发出一套衡量离婚情绪变化的“测试”标准,最终首创“离婚后心理重建模型”,并孵化出数百种讨论班。
第二作者罗伯特·艾伯蒂,心理学博士,婚姻与家庭治疗师。做出版人时,发现了布鲁斯·费希尔的理论,很感兴趣,于是一起合作努力了很多年,最终使这本书成为可普及的出版物,并再版多次,大受欢迎。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透过形形色色的恋情,抓住分手情绪背后的19个本质阶段,辅以很多实际案例,让读者感同身受的同时,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情绪,健康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最终走出阴霾。
一段恋情,除了和平分手,更多出现的是甩人和被甩的情况。这本书中提到的19个重生模块,对我思考如何解决“被甩后,很愤怒不甘心”的问题很有启发,梳理了一下,主要分为以下4点:
1、认清愤怒的本质,建设性表达愤怒
很多时候,与甩人者比,被甩者往往更愤怒,他有一种不能控制局面的挫败感。越挫败,越愤怒。
其实,有愤怒是正常的,但它需要用建设性的方式来排解,如果只是通过伤害、报复对方简单粗暴地宣泄愤怒,实际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就像文章开头我的朋友,表面上看,她后来又通过主动说分手扳回一局,但实际上,她并没改变被分手的命运,没有真正地做回自己,对解决自己的问题没有什么帮助。
那么,都有哪些方法可以建设性地表达愤怒呢?比如,幽默。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开对方一个玩笑,既显得轻描淡写,又能一笑了之。
这方面,郭德纲就比较擅长。针对相声圈里互相倾轧的现象,他很少辩驳,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是我多优秀,主要是同行的衬托”,一说一笑,愤怒了之。
排解愤怒,除了幽默外,这本书还列了很多其他方法,比如给朋友打电话倾诉、选一种运动形式、说脏话、尖叫、哭泣等等,总之,要记住,你的目标是克服愤怒,清除愤怒的情绪,做到放手。
2、提高自我价值感,防止陷入自卑情绪
自我价值感,也称作“自我概念”和“自尊”,你如何看待自己?作为一个人,你对自己价值的核心信念是什么?如果一开始搞不清楚这些,一个人就会很容易在分手之后,陷入自卑。
相反,自我概念良好的人,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分手,更容易地应对生活危机。
幸运的是,自我概念可以通过学习,在改变和成长中增强。
《分手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列出11个步骤,帮大家获得更高水平的自尊。其中包括,在别人面前把自己的优点说出来、从脑海里根除那些负面的自我概念、倾听他人的正面评价、多一些拥抱,等等。
其实,跟其他18个重生模块相比,自我价值感这个模块,一旦提升好了,它影响的不仅仅是你的恋爱观,还会影响到你整个人生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看,自我价值感这个模块,是重中之重。
3、你需要一种无性的、非爱情的异性亲密关系
异性之间,真的存在这种关系吗?这个可以有。这是一种友谊和治疗型关系,是成长型关系的一种,它有很多好处。
你可以开诚布公地袒露自己的内心,谈论自己的感情,分享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彼此有一种亲密和亲近的感觉,它比恋爱关系更健康,更有助于疗伤,但没有恋爱关系的承诺,没有结束时的情感痛苦。
《圆桌派》里,窦文涛有一期请来了陈坤和周迅,他们两个多年好友,就形成了这种关系。
陈坤和周迅很有默契,10多年的老友,他看着她一段段爱情潮起潮落,当爱情散场、男人离去,他陈坤依然陪在周迅身边,挺她。有句话说的好,这么懂的人在一起,变成爱情会很可惜。
所以,如果想要健康地疗伤,找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关键时刻,是真能“救命”的。
4、学会爱自己
布鲁斯·费希尔发现,其实,说白了,任何心理问题,都是在解决如何弥补童年缺失的“无条件的爱”的问题。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就是父母或别人并不因为我们表现“好”才爱,而是爱我们本来的样子。
这种“无条件的爱”,就是爱自己本来的样子,爱他人本来的样子,这才是成熟的爱。有了成熟的爱,你在心爱的人面前,就可以彻底做自己。
但是,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无条件的爱”。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一方面,他们就很难做到爱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很难接受有“无条件的爱”这种事。
最典型的,就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女主角松子,从小得不到父亲“无条件的爱”,相对来说,她发现,父亲更爱妹妹。她从父亲那里唯一得到的一点欢笑,是她扮鬼脸时的情形,于是,她经常扮鬼脸来博得父亲的注意。
长大了的松子,首先不会爱自己,然后更不会爱别人。她总是企图用付出来留住男人,最后却被男人始乱终弃。
松子本来是一所学校的老师,因为一起学生偷钱事件,她为了掩护男学生、息事宁人,自己担下偷钱罪名,从此,她的人生开始因为不同的男人,走向下滑。
为了供养落魄才子,松子去应聘按摩女,失败后被落魄才子打,松子想的却是才子的袜子破了,要帮他补一补;真正做了按摩女后,松子靠出卖身体养活着另一个男人,却发现这个男人不仅吸毒,还勾搭着其他姑娘……
就这样,松子的人生轨迹,从一名老师,到服务员到收银员到按摩女,到妓女,到杀人犯,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逐步走向深渊,一切都源于缺爱。越追逐,越付出,越得不到,越受伤。
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从没有真正学会爱别人和被爱。很多时候,他们发现,只要爱别人,只要自己付出,似乎容易一些。但其实,时间长了,得不到爱,他们照样渴望得到爱,否则会迷失自己。
最近一期《奇葩说》,有个辩题是“大学恋爱,要不要开成必修课?”辩手大王痛诉自己过往失败的恋情,讲到自己小时候,她认真了,
“我从小缺爱,总觉得爸妈不喜欢我。别人家的小孩考试成绩优异,家长给奖励,我考试成绩优异,我爸妈说我作弊……一直以来,我不知道自己哪里好,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
“长大后,但凡有人对我好那么一点点,我就觉得,这就是爱了,我就想付出全部去爱。别人送我一颗糖,我就想为他开个厂;别人送我一朵花,我就想为他赚钱养家……直到有一天,我才明白,原来在爱情中,最容易骗你的,不是渣男渣女,而是我自己。”
“如果有这么一堂课,对于我来说,会让我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免得我再自己骗自己;不会让我在失恋后,觉得’我不配’,而知道是人不对。”
爱情,不是你要为别人做点什么,它本应该是你内心中央的东西,爱别人的基础,是你对自己的爱。就像《圣经》里说的,“爱人如己”。
所以,要想改变“被甩后,很愤怒不甘心”的情绪,请先学会建设性地表达愤怒,不要过度贬低自我价值,找一个能交心的朋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学会爱自己。
不管经历多少挫折,愿你找到适合自己的爱情,前提是,先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