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管理 3 直面困难

上学时总会看到有些学生笔不离手,眼不离书,屁股不离板凳,成绩却很差,这不禁让人怀疑“努力”的可靠性。是努力错了吗?

1、任务属性

任何任务都可以分为两部分:相对简单的部分和相对困难的部分。用我们的元认知识别一下就知道要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剩余时间用来死磕困难的部分,这才是提高效率的方法。

上面案例中的的学生,之所以很勤奋却做不出成绩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低水平勤奋,又称勤奋的懒惰。他们只是做出了勤奋的样子,却一直在回避任务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再比如在第零章第2小节慌乱中的案例:那位要把《TOEFL iBT高分作文》里185篇作文都背下来的学生也是如此,回避作文中最困难的“思考”部分。

2、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只做最简单的部分与人的做事动机有关。人们做事动机来自两个截然相反的原因:奖励与惩罚。尽力做受奖励的事情显然是划算的;避免做受惩罚的事情也是合理的。

但实际情况是,受惩罚往往是积累经验的起点。遇到惩罚时,会有两个选项:再也不碰那件事情和挣扎着找一条出路。人们往往会忽略第二个选项。

惩罚与奖励更像是人们对外界评价的注重程度。正向评价与负面评价,在及时行动部分已明确提出,我们只需要关注负面的建设性评价。

3、应该怎么办?

如何提升我们的效率?
所谓效率实在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衡量的。逃避困难(因为任务中相当一部分是困难的,也因为重要而困难)的人因为永远没有完成过任务,所以效率永远是零。

具体怎么做呢?

接受现实,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乏味的。迅速完成简单的部分,花费时间琢磨困难的部分,从源头提升自己的效率。(这一点是不是有点像快速入门呢?迅速掌握一个领域的最少必要知识,实现入门,再像蜜蜂一样深耕细作。同时,最少必要知识是简单的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序 1.有时候,有些事情,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 即逆向思维。其不仅可以描述事物,也可以探索可能的问题...
    德川亮阅读 4,941评论 0 0
  • 他此生最见不得离别,此世最害怕尴尬。他饮过红尘的酒,他喝过黄泉的泪。他性情孤高,奈何心重。别人看他片云不沾温...
    阿钟啊阅读 3,192评论 0 0
  • 这时,李星轩带着情川走过之余,一名弟子从李星轩身旁擦身而过,但并没有对李星轩喊一句“大姐头”。 “诶,这位师...
    总有宫女想非礼朕阅读 1,176评论 1 2
  • 我们结婚已经八年了,以前聚少离多,过的多半是牛郎织女的生活。一年一次的团聚,成了维持我们婚姻的奢望。我不敢对你乞求...
    鸣鸥阅读 3,754评论 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