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了,因为在它的封面上有“让习作不由自主”这句话,吸引了我。初次看到这句话,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怎样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习作?我之前在班级里推行孩子们主动写日记,这是不是不由自主地习作?如果是,这本书中又会有哪些创新的做法?……
打开书,在它的前勒口上介绍了《小豆豆成长日记》系列丛书的主编——严杏老师的个人简介,以及本册书的主编——王慧杰老师的个人简介。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对于这两位老师,我之前都没听说过,听了我们敬爱的刘校长介绍,结合书中文字,我才知道严杏老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她对教育的情怀,让人敬佩。
这本书的前言(阅读指引)与我所读过的书相比,有非常大的差别。它用思维导图形式,图文并茂的形式从9月介绍到第二年的7月,刚好是一学年。从“阅读指引”上就可知道这本书,虽然是一个月一个主题,但它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涉及的面较广,有运动方面的、有美术方面的、有传统文化的、有劳动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这样看来,这本书属于全科型书籍了。
除此之外,它还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9月是开学的季节,所以它的主题就是“学习‘进化论’”。在这一主题里,重点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力、表达力、行为力、感知力、理解力、专注力、想象力、记忆力。
既然是全科书籍,那它为什么还以“让习作不由自主”呢?在这本书的封底有三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对此书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也算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推荐语录:
翻开一篇篇小豆豆“成长日记”,我们看到了三种链接——在“学思结合”中和语文链接,在“知情互动”中和自我链接,在“知行合一”中和成长链接。每一次链接,都是小豆豆们爱与美的幸福呈现。——全国语文教育专家 杨再隋
习作,是自由的倾吐,是心灵的回响。当习作有了引领和陪伴、有了激励和兴发,孩子们用笔写下的文字,将是自主、自然、自由的。在这里,习作,已然成为了一种有品质的儿童生活。
——《百家讲坛》国学大师 李山
《让习作不由自主——小豆豆成长日记》是语文“读思写”一体化教学实验的成果,是习作教学和人格教育的一次华丽碰撞。从“童蒙篇”到六年级,我们将从中见证每一次“不由自主”的阅读和表达,见证每一个生命“不由自主”的生长和绽放。——《小学教学设计》主编 王冬精
是的,这三位专家的话,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本书是与“语文”连接的,是指向“习作”的,是关注儿童生活的。儿童只有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童年才会更幸福。这不正是,当下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核心教育理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