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去的时候,适逢外甥幼儿园放假在家,每天的作业有一项就是读《论语》,家长带着孩子读五分钟书,语音发在班级群里。大姐不爱读书,对这早已不耐烦,我平时爱买书,是个假斯文。正好将领读《论语》这活交给我。《论语》我也就是在高中学过几句常见的,书架上虽然买有四书五经,但实际并没有看过几章。领着外甥读书,一路磕磕碰碰,好多字认不得,断句也不准,脸涨得通红。外甥顽劣,东张西望,跟着我诵读,对错他也不关心,只求早点应付完去看动画片。即使这样,读过一次,我也深感羞愧。过完春节来上班,把书带了过来,每晚看一章。此书不是一次可以读懂的,摘抄部分觉得对自己有用的, 牢记运用。
1、学而时习之。
学,就是模仿;习,就是复习、练习。
虽然从小到大我一直有上学、读书,学习,这个词也听了无数遍,但我其实并不知道学习真正的意义。学习不是看过就算,也不是会背就算。学习应该是分两步,模仿和练习。做到这两步,才算是学习,这两步都是动词,也就是说学习必须要动起来,看过,会背,能说,会道,都不如动起来做到,真正做到了才算学习到了。
2、人不知而不愠。
不要自以为很简单, 别人就有义务知道。也有一些对于别人来说很简单的是,自己也弄不明白。
道理很简单,也是听过无数次,但难以做到。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我不了解别人。
和上一句类似,加以延伸。别人不了解我是很正常的,毕竟自己有时候都不了解自己。当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想生气的,也扪心自问,是否了解别人。
4、温故而知新
天下义理无穷,哪能学得完?不断温习以前学过的,能有新的心得,就很厉害啦。
知识无穷无尽,所以一开始就不存在是选博还是选专的问题,是不可能做到广博的,相对而言,专精反而更为可行。
5、绘事后素。
绘画在素底之后。
打基础的问题,底子打好了再说。
6、苟至于仁,无恶也。
有志于仁,即使成不了仁人,也不会有太大恶行。
想起这句话,“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我们未必能做到仁,但如果有心向仁,起码可不作恶。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每个人大概都晓得,见不贤而省察自己,比前一条还有价值:既能检讨自己,也能宽容别人。
看到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不仅可以作为反向教材警醒自己,是否也可以对别人多一分宽容之心。
8、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拿嘴巴去对付人,屡屡招人厌憎。
能言善辩,只是压制人一时,人家当时辩不过你,心中并不舒服,其后必有反弹。
别人夸你口才好,未必是好事。在儒家文化里,多说话绝对称不上是一件好事:言多必失。
9、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子很善于与人交往,不管和认识多久的人,多么熟悉,始终对对方保持尊敬。
和人相交,混熟了就轻慢,久必生隙,朋友都做不成。这句话应该牢记并引以为戒,自己就犯过这样的错误。熟归熟,乱说话,一样也会告你诽谤的。
10、愿无伐善,无施劳
希望不要张扬我做了什么好事,也不要夸大我的功劳和苦劳。
这个太难得了,和现如今自己在做的、社会已知的完全违背。虽然被批判的很惨,但儒家也绝不是一无是处。这样的境界和为人,现如今很难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