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长期主义与难而正确的事
对于个体而言,想要在某些领域获得一点成绩,需要长期专注于某个点,坚持做那些感觉很难但正确的事情。
什么是难而正确的事情?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首先这件事是正确的,是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的。其次这件事是有难度的,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能办到。符合这两点的事情,往往是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也决定了其过程的长期性。可以看出,长期的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必定是艰难的。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人还是少数。长期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对个体的发展很重要,对于集体的发展,如一个单位、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同样也很重要。
对于当前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以长期主义做“难而正确的事”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发展面对困难,难免会出现一些声音。如,有些事情那么难,还需要长期去做,是不是有这个必要?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当今的时代潮流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只有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才能增加我们自身的确定性,才能拓宽自身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如,我们之前几十年的发展,很多都是购买国外的技术,不是也发展的很好吗?这种想法是狭隘和错误的。我们之前的发展,借助改革开放和人口的红利,才用的技术多是应用型的。而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需要更多前沿科技的支撑,就遭遇到了“卡脖子”的经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用再多的资金,是买不来核心科技的。现在还想靠之前的拿来或买来主义,就是异想天开和自欺欺人。在核心科技领域,没有没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没有长期主义的坚守,就不可能真正走上创新的阳光大道。
很高兴看到,一些领导干部保持足够的清醒,强调要以长期主义做“难而正确的事”,特别在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去年底爆火出圈的杭州“六小龙”,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城市的“自我反思”。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大概率源于其超前的布局,并长期做了这件难而正确的事,才有了现在的成果。
要做到长期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需要哪些支撑呢?首先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是干事创业的总开关,源头出问题,必然影响到实践行动。领导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尽力去抓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其次,领导还需要战略定力,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甚至会遇到固有利益的阻碍,就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之以恒的抓下去。再次,还需要格局和胸怀,这些难而正确的事做好了,其作用和效益肯定是显著的,然而其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对于领导干部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
正所谓,道路曲折,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