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谦君子有终吉
昨天陪客户吃完饭,没有喝酒,八点半就结束了,结束后我们三人在饭店的天台上聊天,随后把红酒送到公司,在回公司的网约车上,我跟同事聊起团队优化的事情,他说另外两个团队要各优化一个人,同时给他们团队释放两个招聘指标。
我说,销售主要看自驱力,如果自己不积极、不努力很难做出业绩,基层员工都想要躺平,那么公司的发展就没有了希望。随后我们聊起员工涨薪的事情,他说针对去年绩效还不错的员工都提交了涨薪申请,但具体能否获批,他也无法决定。他还跟我说,你也别只关心员工,你的涨薪我也提交了。
公司针对员工涨薪是有一套自己的制度的,如果去年绩效完成的不够好,就无法涨薪。我们团队有机会优秀的员工就是因为涨薪问题和对发展机会的感到无奈,最终选择了离开。
但公司似乎并不介意,因为公司实施的是立体化维护体系,不是销售一个人在跟进客户,销售主要负责业务对接,平时的需求沟通、测试、签约、账单核对等都是销售负责;组长负责维护客户的中层领导,总监负责客户的高层领导。
即使有销售离开,很快就能替换,这个设置非常高级,但是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并不利。这会导致优秀的员工流失,有些员工也比较优秀,在这里培养好了,最终离开相当于给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现在公司开展多元化发展,有很多项目在同时推进,但老板却说没有人可以帮他分担。
关于人才的问题,估计要分开来讲,一个是是否真有人才,另一方面是老板是否认为你是人才。我相信公司是有人才的,否则也不会在行业里有这样的地位。老板对内部的人才比较熟悉,可能是过于熟悉导致有些轻视,不够信任,有时也不够尊重。经常会骂下面的同事,尤其是男同事。
最近跟客户交流时,都在吐糟自己公司太抠门,不舍得给员工发奖金。我们的客户都是金融客户,去年公司利润都很好,但在员工眼里公司发出来的奖金太少了。这是因为老板没有把员工当作合伙人,只是把员工当作生产资料之一,否则也不会有所谓人力资源部了。
既然人是一种资源,那怎么能奢望给资源分配更多的利润呢?只需要保障资源能够正常使用即可。我那天突然在想,如果在金融行业里出现一个类似于东来(胖东来的老板)这样的老板,这个行业会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只是假想,于东来不会做贷款,更不会去收取高利息,因为这并不美好,违背了他的初衷。
有时候,看问题需要分角度,比如最近很多新闻都在分析李嘉诚卖港口的事情,很多媒体都在指责李嘉诚没有爱国精神,但有专家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说,这只是一个商业行为,一个商人无法在动乱中独善其身,尽快脱身才是明智之选,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力不够。如果实力够强,商人完全有底气拒绝卖出。有位专家还批评香港大公报的文章在乱写,尤其是在鼓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时刻,上纲上线,影响舆论,甚至有想发起民众运动的企图,让人联想到十年动乱,不寒而栗。
我原本保持中立态度,一直在观察各位专家的观点,看他们是怎么分析问题的,从分析问题的角度中学习看问题的方法。说回到员工吐槽年终奖少的问题,从员工的角度来讲,都认为自己的贡献大于收入,应该拿到更多的工资和奖金。从老板的角度来讲,员工不是股东,是来上班的,随时都可能走,完全不可控,需要优先对股东负责,对高层负责。公司还认为有很多员工工作不够努力,甚至在钻公司漏洞,损害公司利益,还需要防范,为了公司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员工之间开展竞争、分层,不断优化不努力的员工。
目前的公司架构,股东、管理层和员工是对立的,必然导致员工不满意,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打磨自己的技能,先让自己值钱,在行业内找更好的生态位,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待自己有能力后,重新设计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组织架构,比如类似于胖东来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但目前还处于员工位置的人,尽量保持敬畏,保持感恩,保持谦卑 ,感恩自己还有工作,感恩在在一家不太折腾的公司,感恩自己还能学到新东西。不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需要努力付出,让自己的努力大于收获,不要愧对别人,力求心安,让自己不断成长。就像易经中说的那句话:劳谦君子有终吉。
少抱怨,不抱怨,避免自己的美好的内心被负能量影响。人生潜藏的道理就在那里,我们只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