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主要脉胳:
1-阿德心理学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否认寻求他人的认可,如果一味的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当中。
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
2-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自己的人生课题由自己来承担,而别人的课题也由他自己负责,我们不要去干涉他人的课题。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3-我们在生活中,会苦恼于各种的人际关系,与父母爱人孩子及领导和同事朋友等,其实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首先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再进行课题分析,看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的划清界限。关键点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4-我们必须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我们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就不能获得自由。我们虽然不想被别人讨厌,但即使被人讨厌也没有关系,不想被人讨厌是我的课题,但是不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其实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去干涉。
金句:
1-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应该得到表扬,而如果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就会受到惩罚。阿德勒严厉批判这种赏罚式的教育。在赏罚式教育之下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坏事”。是先有了希望获得表扬这个目的,所以才去捡垃圾。并且,如果不能够得到任何人的表扬那就会很愤慨或者是下决心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很明显,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想法。
2-你刚才说课题分离是肆意践踏对方的好意。这其实是一种受回报思想约束的想法,也就是说,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即使不是自己所希望的事情,自己也必须可以报答,这其实并非是不辜负好意,而仅仅是受回报思想的束缚,无能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
3-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近代哲学巨人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
也就是本能性的欲望、冲动性的欲望。那么,按照这种“倾向性”,也就是按照欲望或冲动去生活、像自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样生活,这是不是“自由”呢?绝对不是!这种生活方式只是欲望和冲动的奴隶。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我的思考: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时候有的女同志们非常反对他的老公抽烟,有时用粗暴的方法来进行阻止,造成两人之间的隔阂和矛盾。我们先可以分折她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老公抽烟,首先抽烟危害身体,如果年纪大了,老公害了什么病,也不能照顾自己。抽烟的很花费金钱,老公他抽烟就是在浪费钱,就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我们今天学习了课题分离,我们可以对这件事情重新进行分析。其实老公喜不喜欢抽烟是他自己的课题,他的身体好不好,也是他自己的课题,作为妻子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对他有太多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