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话题特别火,叫做“你是怀念一八年的夏天,还是怀念一八年夏天的人”,这让我不禁开始回想一八年的自己在做什么。一八年的夏天我们从原来的教学楼搬进了学校专为高三年级准备的教学楼,一八年的夏天教室后面的黑板写上了高考倒计时,一八年的夏天老师依旧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课,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望着外面出神,窗外清风拂过、杨柳依依、蝉鸣不止。
一八年的高考结束那天我刚好十七岁,看到考完的学长学姐们陆续离开,联想到来年的这个时候自己也将离开,难免心里有一丝伤感,但更多的是羡慕,羡慕他们终于逃离了高中的苦海。我会永远怀念高中,但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来一遍那样的生活,这一点我在那时候就意识到了。
搬入高三教室的第一个晚自习班主任给我们放了一部叫《高考》的纪录片,这让原本就紧张的学习氛围更加紧张,让原本就斗志满满的同学更加斗志满满,同时也让原本就焦虑的同学更加焦虑。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可能既有斗志满满,也有紧张和焦虑吧。
高三的第一次班会很多班委提出了辞职,原因很简单,就是想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作为学习委员我原本也有辞职的打算,只是没想到想要辞职的班委会有这么多,甚至连班长也不顾班主任的挽留,坚决的表示不干了,这反倒改变了我的主意,我不愿意和大多数人一样,所以既然他们都要辞职,那我就不辞职了吧。
我们的班主任同时也兼任年级主任,他对我们的要求是极高的,所以班里的学习氛围一向很好,而且平均分向来是年级第一,年级前十名中有一半以上是我们班的。我们都为自己能进入这样的班级感到庆幸,同时也为在这样的班级而感到压力山大。在高三这样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某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太好的同学出现了一些病态的心理,这其中就包括我。
都说中学时代的友谊是最纯洁、最真挚的,曾经我也有这样一段友谊。还记得初入高中的我敏感又自卑,只是一个人静静的呆着,不敢跟别人交流,这时候她就像天使一样出现在我面前,之后的两年里我和她如影随形,我们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下晚自习一起去操场跑步、周末一起去逛小吃街,逛旧书店,她甚至跟我约定要一直跟我做同桌。在她的陪伴下我从入学时的年级一百多名进步到了前十名,从没人在意的小配角变成了经常站在讲台上的学习委员,也从敏感自卑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可是这一切都在高三紧张的氛围中逐渐变了味。
最开始是她背弃了要一直做同桌的约定去和别人成了同桌,再后来是放学后她不再等我一起去吃饭,一起走路的时候她就走得飞快,把我远远得甩在后面,跟她说话她也爱答不理。那时候我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是觉得应该识趣一点,不要总是像狗皮膏药一样贴着她。于是我默许了她的疏远,当她又把我甩在后面的时候也不再努力跟上去了。没过几天她的身边又有了新的可以谈笑风生的朋友,那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被全世界抛弃了,我无法接受这样背叛和突如其来的孤独,在之后两周的时间里我都无精打采、失魂落魄,脑子里只有一个词“塑料姐妹花”。
后来别人告诉我她说和我在一起压力太大了,这个理由似乎很合理,但我依然很生气,那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宿舍里每个人都对我虎视眈眈,在暗自跟我较劲,就因为我成绩比她们好,因为我给她们带来了压力。于是在我看来原本和谐的宿舍氛围变得暗流涌动,舍友们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对我的不满,我害怕与她们接触,害怕宿舍里那种诡异的气氛。此外刚开始独来独往的那种孤独感也让我崩溃,如果一开始就是这样的话或许我原本可以接受,可是我曾有一个如影随形的朋友啊,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从来没有落单的时候,所以突然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的肢体都不协调,害怕别人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害怕和遇到的同学打招呼。
那段时间一股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裹挟着我,更可怕的是月考成绩出来后我从年级第五名跌到了五十名开外,对于高三的我来说就算下降一名都是难以接受的,何况一次下降了这么多。我开始了严重的焦虑,与焦虑相伴而来的是长时间的失眠。到现在我仍然觉得失眠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高三原本的睡眠时间就不足六小时,再加上我经常失眠到凌晨两三点,睡眠时间更是被进一步压缩了。这导致我白天头昏脑胀,难以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失眠的时间里对身心都是一种折磨,有时候甚至一躺下就开始担心睡不着,结果就是越担心越睡不着。
我为自己写好了精确到分钟的学习计划,可是却常常因为睡眠不足,效率低下而难以完成计划的内容,这样的结果就是进一步加剧了焦虑。那段时间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我甚至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似乎没有什么能够让我快乐起来,有时候控制不住的流眼泪,最严重的一次是下晚自习后躲到顶楼的楼道里抱头痛哭。这种崩溃的瞬间我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就算是跟家里打电话也总是故作轻松地告诉他们我很好。
有一天我因为没有完成计划而把写着学习计划地笔记本撕得粉碎,冷静下来后我渐渐意识到如果再这样逼自己的话我会疯掉的,或许我应该放松下来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于是我不再写学习计划,不再额外给自己加学习任务,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就躺下睡觉。我努力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独处的感觉。每天下晚自习以后我都会去操场跑上两圈,在慢跑中让自己放松下来。我试着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于是走路的时候会认真欣赏路边的风景,吃饭的时候会坐到窗边观察天上的云,我甚至跟班主任申请了教室最后排那个单座的位置,这个在角落里紧靠窗的位置因为班上的人数是单数而存在,坐在这里是没有同桌的,游离于人群之外的生活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平静,于是失眠也渐渐消失了。这个自我调节的过程在现在说起来是云淡风轻的,但在当时却是用上了我所有的勇气和力气。
调整好心态后我再一次开始了学习上的冲刺,这一次我终于可以完美的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高三上学期是我整个高中最煎熬的阶段,幸运的是我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没有放任情绪来主宰自己的行为。
高三的那个寒假学习任务尤其重,老师要求每天都把作业发到群里以供检查,我在家依旧保持了在学校的作息,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半睡觉,除了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外都待在房间学习。过年的时候除夕那一整天我几乎都在睡觉,因为长期的睡眠不足让我十分的疲惫,初一休息了一天,初二便又恢复了学习的作息。如今想起来我仍然惊叹于那时候的自控力。
在这样勤奋的学习了一个假期之后我在高三下学期的开学考中第一次到了年级第一的位置,成绩出来以后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只有我自己知道这背后我付出了多少努力。那时候班主任要求我们写一个挑战书,所谓挑战书就是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写上自己要挑战的同学和排名,作为第一名,我的名字被写在最前面,后面那几个也是年级前几名的人写的挑战对象都是我。挑战书写好后被贴在教室的最前面,意在激发我们的斗志,但对我来说现在已经没有那么激进的斗志了,因为那只会让我增加压力,所以看到别人的挑战对象是我时我并不觉得紧张,反而有一种成就感。
对我来说高三下学期算是过得比较轻松的,不是学习任务的轻松,而是心态的轻松。这时候很多同学开始焦虑、开始失眠,可是这些我已经经历过了,已经解决了。我要做的就是保持现在的状态、努力提高成绩并顺带好好享受一下高三这最后的时光。
高考的前一晚我们仍旧在教室上晚自习,老师说让我们把高考就当作一次周考。其实我并不担心上会考到自己不懂的知识,我唯一担心的是高考前一晚会不会失眠,虽然我已经尽可能的让自己保持心态平稳了,可毕竟是高考,多少还是会有一点紧张的,而且失眠已经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
仿佛是班主任听到了我的心声,那天晚上下课的时候他给我们发了一些药,说是助眠的,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那药起的作用,反正高考的那两天晚上我睡地很好,早上起来神清气爽。由于是去外校考试,我起得比较早,原本打算自己打车去的,可是走到学校门口发现停了好多义务送考的车,我随便搭乘了一辆,很快就到了考点,一切都是那么顺利。
当最后一科考完出来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无论结果如何,压了三年的重担总算是结束了。考点门口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他们全都是来陪考的,对于这些激动不已的人我有一丝轻蔑,心想这多大点事儿,至于全家出动吗?此刻,我的父母可能在早熟的麦田里收割,可能在翠绿的山坡上牧羊,可能在土豆秧苗的中间锄草,总之他们不会出现在这里。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慢悠悠的步行回到学校,感觉空气如此的清新,树木如此的翠绿,路上车水马龙的热闹都让人觉得那么虚幻,曾经觉得重如泰山的高考就这样轻飘飘的过去了,感觉过去的三年彷佛一场梦,又感觉现在像是一场梦,真害怕梦醒来后还要继续面对无数的试卷和习题。
高考结束那天晚上我就对了答案,初步预测应该在六百三十分左右。半个月后成绩出来了——635分,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虽然最终没能上到自己的目标大学,但总体来说还不算太坏,现在上的学校和专业也都是我喜欢的。
毕业聚餐结束的时候舍友们又聚到一起,我才发现大家都那么可爱,并没有臆想中的勾心斗角。那个朋友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她那时候就是压力太大了,并没有别的意思,在她心里一直把我当做最好的朋友,我拥抱了她,那一刻所有的一切都释怀了。
如今一转眼三年又过去了,班主任带的下一届也马上要高考了。郭敬明说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对于高考也是这样——没有人永远在高考,但永远有人要高考。高三注定是辛苦的,甚至是迷茫的、焦虑的、痛苦的,如果你觉得孤独,不必害怕,也不要抱怨,只需要坚定地往前走,静下来,才能真正听到内心的声音,才更有坚定前行的力量。不要因为没有人为你鼓掌就放弃自己的梦想,心中有目标,并且坚定的为之努力着,哪怕独来独往也不觉得孤独,那就是人生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