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输出报告2022/042】
11月读完的第二本书是戴安娜·阿西尔的代表作《暮色将尽》,这本书是我通过大J双十一书单推荐购买的,被她的介绍所打动,所以想买回家读一读。
这是一本非常便于随身携带的小书,它只有手掌大小,但它的作者却有着强大的内心和独立的精神,它的作者写这本书时已经是一位89岁的老人,现在她已经与世长辞,但她留下的精神瑰宝却延续了下来,这本书获得了科斯塔传记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等众多奖项,是戴安娜.阿西尔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言辞坦率豁达,饶有趣味。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凋零的记录,更是一份酷对“凋零”的诚挚手记,就像翻译这本书的译者曾嵘所说,这是我梦想中一个女人在老去的岁月里活成的样子,历经了生活的磨砺,活得十分地通透和智慧。
这真的是一位很酷的老人,她终生未婚未育,与图书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她一生的情爱史是她最有争议的部分,但是她丝毫不在乎这些,她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知,她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婚姻,也真的不太喜欢孩子,所以婚姻和生育对她来说并不是人生的必选项,年近九十的她还能一口气写出好几本书是非常令人惊叹的事情,她活得相当随性,这在她所处的时代是非常难得的。
这本书她由步入老年的种种变化说起,夹杂着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她大方回忆自己的几段情史,坦承自己对错失母亲身份的淡然,诚实面对老年的痛楚,但也仍满怀热情地谈起在年老时在园艺、绘画、读书、写作等过程中收获到的新鲜体验。
阿西尔在书的开头就坦言,“现在有这么多关于保持青春的书,还有更多有关生儿育女详尽的、实验性的经验分享,但有关凋零的记录却不多见。”所以她写下了这本“小众”的关于衰老和正在死去的体验的书籍。
阿西尔一直工作到76岁退休,她是一名出色的编辑,退休后开始琢磨着自己写书,于是在她89岁高龄时诞生了这本《暮色将尽》,2008年《暮色将尽》出版后,英国小报的报道标题是:一个九十岁老人的滥交自白。
坦白讲,这个世界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绝称不上完美,但对女性来说只有更糟糕,如果阿西尔的情爱史放在男性身上被批判的程度就会低很多,但是对女性来说就会被放在道德制高点接受世人批判,尽管如此,也还有这样的女性,可以很坦然地对这个世界说:
“我内心确实有一个顽固的自私的节点,让我小心翼翼地避开需要我奉献全部自我的任何事情。”
“总得来说,我这一生,一共有两件最主要的憾事:内心深处有一个冷酷的点,以及懒惰。这两件憾事真实存在,但并没有怎么太折磨我……我活到了这样一个阶段,现在只关心如何度过当下。”
戴安娜·阿西尔则在书里自述:享受男女情爱的乐趣,同时逃脱了婚姻的责任,于她而言是一种“快乐豁免”。她的这种大胆的观念即使放在现代的中国或是其他传统国家都很“出格”。
总体而言,阿西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女性样本,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与世界的周旋中保存独立的自我,并最终坦然面对衰老与人生终点,她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一个人(尤其是女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一生,哪怕是孑然一身的一生,只要你自己乐意就行,不用太在意周围的评论和眼光。
在这个时代,女性在为工作和家庭拼搏时,还不得不承受着道德和外貌等等凝视考量,而当我们向社会寻求安慰和鼓励时,大众文化反哺我们的却总是“玛丽苏文化”“白幼瘦审美”和“剩女焦虑”。这就是为什么《暮色将尽》这样的作品会引发轰动的原因,因为我们需要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什么样的人生才真正适合自己。
而对于死亡和衰老,戴安娜·阿西尔坦言:没什么好建议的,也没什么解决方案。乐观的人确实幸运,悲观的人也能过完一生。生命既短暂又辽阔,能容下许多对立面。“没关系,不必担心未知。”
“不被看见”的老年生活,是我们终将抵达的未来,遗憾的是,有的人因为灾害和意外连老年生活都没法体验,人终有一死,生活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去爱,去摔打,去大笑,去流泪,去远行……婚姻、家庭、小孩,什么都没有比真正明白自己如何过好这一生更重要。
愿所有的人都尽力去过一个自己想要的人生——哪怕这个世俗定义为“不那么正确”,但胜在“老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