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01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是系统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何为弟子?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
02厚德,才能远行
小孩先出生在家庭,而后才逐渐开始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德育,是必须在家庭完成的,家庭是最重要的德育学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每一个家庭都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教育出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孩子有自己的天赋差异,但在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应该是趋同的一致的。
从广义的弟子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学习和践行《弟子规》的要求,“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人一生的学习修为是有先后顺序的,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也”。《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自;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厚德,才能载物。所以,个人不应太急功近利,不要害怕“输在起跑线上”,要在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上久久为功,厚植尚德,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现在国家在大力推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在是非价值上在全体国民中画出最大公约数,成为全体国民的行为准则。正如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说的,“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应该有十足的文化自信。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