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的出场,很符合琼瑶剧女主角的标准——
一个定陶乡下的普通女孩,生的貌美如花,又能歌善舞,还带着几分与生俱来的“狐媚子”。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遇到了“霸道总裁”刘邦,于是开启了一片全新的生活。
这本来不算是什么美好的相遇。但天生一颗公主心的戚夫人愣是从老流氓刘邦身上读出了“真爱”——虽然,这更有可能是她的一厢情愿。
刘邦大概也是“爱”戚夫人的。不过刘邦这些年一路打仗、一路搜集手下败将的妻妾,他觉得他对她们都是爱的。在刘邦那里,“爱”其实是很不值钱的东西。
戚夫人很美,比吕雉、薄姬都好看,而且能来事。于是刘邦也就多爱她一点。男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往往是不介意女人“作”一点、“烦”一点的,因为这种“作”很能体现出男人的力量。当然,程度要恰到好处。
但是戚夫人“作”往往不太会掌握尺度——比如她要求刘邦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做太子。
几乎所有的史书都说刘邦也很想这么做,可是吕后的势力太大了,还请来了商山四皓,连刘邦也斗不过他们。
于是刘邦也很伤心、戚夫人更伤心。他们伤心地唱歌跳舞。
我越看越觉得这像是个骗局——刘邦一开始就没打算换太子。刘邦是什么人?杀韩信彭越的时候都没有手软过,会被几个白胡子老公公吓到尿裤子?只不过软玉温香在怀,刘邦也免不了吹吹牛。
刘邦是没底线的人,骗骗小女人戚夫人更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
但没底线归没底线,他却一点都不糊涂。他和吕雉之间是没有什么“爱”了,这一点夫妻俩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们的关系却已经升华到了“革命同志”。他们是可以坐在一张桌子上讨论国家大事的。
这种待遇,是琼瑶剧女主角戚夫人永远享受不到的。她和刘邦的交流,大部分时间只能在被窝里完成吧?
刘邦看上去是很悲伤,但唱完歌跳完舞,他继续该干嘛干嘛去了,留下戚夫人一个人继续在哪里哭哭啼啼,演绎经典琼瑶桥段。
后来,刘邦死了。琼瑶剧的男主角没了。现实中只剩下一个“恶毒”的大老婆。照理说,这个时候的戚夫人但凡有一丁点儿智商,就应该夹起尾巴来做人。即使和大老婆弥补关系已经不可能,但至少也要让自己努力活成透明吧?
可惜,这个胸大无脑的美人儿依旧沉浸在琼瑶剧本里不能自拔。
吕雉一开始的做法不够大气,但实在算不上很过分——她把戚夫人剃光了头发去永巷舂米。
看看刘邦活着的时候,戚夫人在吕雉面前做的那些事,这真的算是小惩大诫了。吕雉毕竟也是个女人,压抑了这么多年的怨气,你总要让她发泄一下吧?
如果这个时候戚夫人能够安安分分地过日子,后来的事情可能也就没有了。
在永巷里舂米的戚夫人时刻没有忘记一个琼瑶剧女主角的的自觉——作。
发挥她的文艺特长,她每天不好好舂米,反而引吭高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如果那时候有电视,一定会有广场舞大妈在电视机前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
如果那时候有直播,也可能会有宅男给这个落难佳人送个火箭潜水艇什么的。
不过,那时候虽然啥都没有,但八婆却是自古有之。她的这首美妙的歌曲很快就传了出去。
我不知道吕雉听到这首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但我如果是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听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娘天天这么唱,肯定惨叫一声——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
你这么不眠不休地提醒你的敌人:你远在千里之外还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还是个王,有封地、有军队,老娘你究竟想害谁?
但吕雉很快也被提醒了——她一开始并没有想对刘如意怎么样——但此刻很快明白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刘如意被召回长安毒死,戚夫人被作成了人彘。
历朝历代都有人同情戚夫人、谩骂吕雉。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谁弱谁有理”。
但是你要是回过头来仔细看看戚夫人的所所作所为,真是带有太浓重的no zuo no die的味道。智商欠费才是最要命的。
毕竟,现实不是琼瑶剧。
(作者: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