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7%的《一年顶十年》,在盘点和梳理的时候,发现了新的自我改变角度,激发出无限欲望。
而后明白,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背后经历的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难的是要经过各种抗拒、逃避、怀疑、再逃避,最终停留在抱怨、没有行动,直到遇到碰撞和冲击,才开始反观自身,做出调整。简单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视角和观念的转变,竟然花了那么多时间,其间的心理过程愧于言。
《超级个体》里,古典老师老师说:抱怨,是成长的机会。抱怨不是坏事,抱怨背后是有良好的期待,通过抱怨可以理解自己的需求。抱怨之所以是坏事,因为你把满足自己需求的期待放到了别人身上,所以也和成长无缘了。每个抱怨背后都隐藏着行动的可能性。
不匹配—抱怨—觉察需求—开始行动—自己成长,或者外界改变—重新匹配。
找到抱怨背后的积极意义,就是重新匹配的开始。
听完这一节音频,恍然:不满意,就去想办法改变。一切不能给事实状况带来转机的情绪和行为,都是浪费时间,抱怨就是其中之一。与其花时间抱怨,不如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行动,逐步进行小步子迭代。
有些道理,做着做着就丢掉了。“吾日三省吾身”不是警句,是应该反复实践、不断获得新的理解的过程,它更应该保持在行动上,而非在口头上亦或是书本里。
变质都是逐渐累积的,无论变好或是变坏。若要确保向好的方向变化,反省必不可少,并且要一丝不苟。不管反省之后得到的东西多么狠厉、决绝,都要接受和面对,也要耐心和温柔。狠厉是把过去的自己埋葬,温柔是让新生的自己沐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