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的爱,是什么形状?
由下而上的爱,是什么滋味?
1.节日
“姑娘,刚刚意外收到了一个大蛋糕,太惊喜了,是你订的吗?谢谢!”五月的第二个周日,在陪大宝钢琴课结束开车返程的路上,妈妈的信息发了过来。
我笑了,在母亲节给的妈妈惊喜果然如约而至,真妙!
哈哈笑着把这段说给后座的女儿听,没想到爱笑爱闹的她竟一反常态地坐得僵直,反应平静得让我有些吃惊。
霎时,我的心里泛起了一丝波动,略带怅然地感慨:要是我也能收到母亲节礼物就好了。
小姑娘还是没作声,我从后视镜里看她平静依然又仿佛透着隐隐不悦的脸色,带着疑问直言:“宝贝,你有想过送什礼物给妈妈吗?妈妈多希望能收到你的心意,哪怕是一封信,或者一个拥抱也行啊!”
她这才不得不回应,言语里竟有失落滋味:“妈妈,我原本也准备买蛋糕给你一个惊喜的,用我自己攒的零花钱。但没想到外婆也收到了蛋糕,那我的计划就没有意义了!”说完,嘟起了嘴,眼神避开我,望向窗外——原来,这个可爱暖心的小姑娘心里早藏着自己的计划,只是不想让妈妈提前知晓,即使被误会还打算自己忍耐。
到家楼下停好车,她两只胳膊挂着搂着我,边倚边走边问:“妈妈,如果我最后没给你买蛋糕的话,你会怎么样?”
“没关系啊!心意不是用价格来衡量的,有时候无形的心意更有价值呢。不管你送什么,妈妈都会很喜欢的!”
“走!那我们就去买蛋糕!”她瞬时恢复了平日的光彩,豪爽地一挥手,做出了重要决定,拉着我很坚定地往小区旁那家知名蛋糕房走。一边走,还一边不忘对我的惊讶眼神作出解释和评价:“你这么善解人意,所以我更确定要去买个蛋糕作为礼物!”
“可是……你带零花钱了吗?”
“没有!这样,待会儿你先帮我垫着,回家后我还给你!”
于是,十年来第一次,我和这个小姑娘在蛋糕店里互换了角色。
我想帮她避开大蛋糕的价格不菲,于是把目光落在第一排的小切块上:“随便买一块小的就行啦!”
她很有主见地过滤了我的客套,直指第二排大蛋糕,语气坚定地对营业员说:“阿姨,我买这个蛋糕!”
这是一只爱心形状的提拉米苏蛋糕,透着浓浓的咖啡色暖意——我在心里呵呵直笑:小不点儿果然好眼光!
抱着蛋糕回家的我,像抱着小baby一样仔细,比抱着婚礼捧花还自豪。
打开家门,妹妹眼尖,看到蛋糕迎了上来。小姐姐欢喜地详细介绍母亲节这次的来龙去脉,朗朗声音中妹妹好像听明白了什么,“噔噔噔”到一旁书桌旁埋头忙活起来。
不一会儿,有稚嫩的童音传来:“妈妈,我有东西要给你看!来,先闭上眼睛,伸出双手——”是小妹妹。她用温暖的小手牵着我走到书桌旁,在此还配上音效:“铛——铛——!”
我睁开眼睛,瞧见凳面上摆得满满当当:有小小的天鹅堡雕塑、有约半个手掌的彩色小卡片、还有她最爱的那顶精致皇冠!
有爱的传递,果然是润物细无声。
2.插曲
周末的午后,说好我陪妹妹午睡。没想到小家伙却在床上辗转反侧,还精神抖擞地坚持宣称:“我不想睡!我睡不着!”
我淡淡地答:“要睡午觉的,睡足了才能精神好。”
哪知,平时从善如流的妹妹一下子生气了,对我不满地喊叫:“我就是睡不着!妈妈坏,不理解我!”
反反复复念叨了十几遍,说得愈发伤心,眼泪迸出,小脸通红,音调提高。
“那你告诉妈妈该怎么做才是理解呢?”我无语了。
她听闻,没来由地更加伤心,居然失望到嚎啕大哭:“你都这么大了连‘理解’都不懂,怎么这么傻呀!”
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她更生气,小脑袋瓜扭了过去,只留给我背影:“我去找奶奶了!我不要和妈妈在一起了!”
…………
两小时后,我将出门有事,正照着镜子收拾,隐约听到姐姐在客厅里对妹妹的轻轻提醒。于是,“啪嗒啪嗒”,妹妹的小拖鞋声由远及近。
——过去的这两小时里,我俩各做各事。我没去牵扯黏粘,也没有责怪或教育。小小的她在从没有过的冷落般的安静里自我平静,忘了这茬事儿,现被姐姐点醒了心底隐隐的不安,没有分毫犹豫地前嫌尽释,主动走来是向妈妈道歉。
脆脆的道歉声里满是愉快。成人世界里也许难以开口的“对不起”,在孩子那里居然那如此自然真诚又心明彻亮。
尽管心里还有一点余气未消,但我怎么可能继续计较!和孩子们的危机化解互动其实也是一种良性的学习展示。
于是,我弯下腰,捧着她滑嫩的小脸蛋,舒展笑容,轻快地回应:“好的,妈妈接受!来,我们拥抱一下吧!”
3.感恩
我常感到受生活厚待。
很多时候,其实不是我们为人父母去教育孩子,而是孩子们的纯美让我们有了顿悟。
比如,孩子间的榜样力量无穷,兄弟姐妹向善的引导高效到胜过父母。
比如,孩子们的懂事体贴是父母最好的滋养品,远比昂贵的护肤品更成果显著,养颜养心。
4.后记
周一晚上作业完成后,姐姐伏案忙碌,又送给了妈妈自己的亲笔画和一张声情并茂的英文贺卡。
听说,她还将抽空写一篇日记,主题是:《给妈妈的信》。
提拉米苏味的爱,有隽永的香味,还有厚重的甘甜。
因为,这是一个特别的母亲节,妈妈的收获很满、很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