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菜根谭》修省篇,原文是这么说的:“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士人,古时指读书人,亦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士人是古代中国才有的一种特殊身份,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
用现在的话说,一个人想有所成就,想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精英,在历经千辛万苦,种种挫折和困难后任然百折不挠,不忘最初的发心。这里的真心也可以理解为发心,它离不开自己的理想,人生方向和目标,并且这样的发心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只有宏伟的格局,高远的目标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所谓无私者无畏,无所畏惧坦荡如砥,思维才能打开,才能生出无尽的妙用。如果是为了满足于自己的利益,做起事来,患得患失瞻前顾后,才能局限于自己小我的世界里权衡计较得失,何来智慧的妙用。
真心,内心真实想要的,而非盲目的跟风最求,自己为什么而奋斗?方向目标是非常清晰的,才能百折不挠的去对待,不轻言放弃。
人活一世,谁都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拥有好的物质条件,甜美的爱情,成功的事业,幸福快乐的过一生。想到做到还需要付出劳动的行动,而不是停留在想的层面,想都妄想成不了现实,只是徒加烦恼。上次和一小伙聊天,快三十而立之年,每天在家待着什么也不做,母亲每天上班回来还都侍候他。
他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想结婚,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每天睡到大中午起床,晚上两点休息,也想改变,又怕吃苦付出。
这样的想不是内心真实的需求,很多时候不愿去付出行动,还是因为自己找不到人生活着的意义,没有方向也就没有动力,也很难融入社会,所以慢慢的封闭了自己,选择逃避,每天麻木,行尸走肉般的活着,有的甚至直接结束了生命,没有了勇气和对生活的希望。
知行合一,知就行,行就是知,真正知道看明白之后,自己才会愿意真心去付出行动。这跟外界他人无关,而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位,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最后也就会这样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人。
每天给自己找点有价值的事情做。无论事情的大小就是想让这一天过得有价值。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朋友或是家人,还是对自己的事业,努力又不念过往,往前看。
不要以金钱为导向而生活工作,而已实现自我的价值为导向时,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反而会越做越好。找到生活的价值,就找到了工作的价值。把生活里的热爱和价值融入到每天的事业工作中。
人生活着不只能只是为了赚钱。要让人生更有价值。当你每天都过得有价值时,成功会自然而然的降临。固步自封的人不会成长起来,滚石不生苔。不要完全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永远保持成长的兴趣。当你决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