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时期,很多帝王都喜欢下围棋。北魏太武帝就酷爱围棋,他下棋有时竟到了不理政事的地步。
在《魏书·古弼传》中这样记载,有一次,古弼入宫陈奏,正碰上太武帝与人下棋。太武帝下棋那个专心,根本没心思听古弼上奏。
性格直、脾气大的古弼气得抓住跟魏太武帝下棋的那个人,一把把他拉下来。又揪他的耳朵,又用拳头暴打。而且还一边骂他说:“皇上不理朝政,都是你的罪过!”太武帝这才赶紧放下围棋,说:“不听你奏事,实在是朕的责任,他有什么罪啊,放了他吧!”
说罢,太武帝就把围棋放下,去听陈奏了。
除此外,唐朝的帝王就更爱下棋了。李氏家族就有许多跟围棋有关的故事。
李世民从小时常观看爸爸李渊下棋。《旧唐书》中记载,隋末时期,李世民想劝父亲起兵反隋,可又不敢直接说。他就拿出自己数百万的私房钱,让人和爸爸最好的棋友赌棋,并且故意输给那个棋友,博得人家的欢心后,再求人家劝父亲。最后终于通过那个棋友成功劝说父亲李渊起义。
在李世民继位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但是对围棋的爱好却是有增无减。他为政之余经常下围棋。唐太宗认为这种枰上谈兵的围棋活动,既可培养治国平天下的谋略,又可陶冶性情,洗涤尘俗之气。于是写了两首《五言咏棋》诗,抒发自己高雅的围棋情趣。
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
舍生非假命,带死不关伤。方知仙岭侧,烂斧几寒芳。
意思就是说。围棋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两人坐着对弈,是对往昔前人所创造的美好事物的享受。棋子分黑白两色,棋子就下在纵横两线的交错点上。在唐朝时的棋盘已经是纵横19路了,与现在的棋盘相同。只是在唐朝,下棋还需要“座子”,就是在棋盘上事先在星位上放好四子(二黑二白),黑色二子在对角线的星位上,白色二子在另一对角线的星位上。围棋中的生死与对局者的关系,李世民认为,下棋时,各自布局,摆开阵势,中盘战斗,双方对杀,自然会出现生死问题,但这只是显示在棋枰上的情况,对弈者本身并无伤亡。而诗中的最后一句就是讲的烂柯的神话故事。
治兵期制胜,裂地不要勋。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
雁行非假翼,阵势本无云。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
意思就是,对弈双方目的,不外乎用兵制胜和割据称雄。此诗中还提到了“双活”和“活棋”。在活棋情况下,自然可以大胆地放手地扩张势力,如竹那样,节外生枝地向外伸展。
在行棋时,棋形的伸展要像雁阵一样,但是不真的借助于翅膀,布阵的时候要讲究气势,但并无云般聚集的杀气。
下棋便是一场没有杀气的战争,一局没有血腥的厮杀!真正经历了腥风血雨的人才有体会,才会珍惜!
这两首棋诗堪称唐朝围棋诗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