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沟通时存在四个层次。百分之百的,每讲到一个层次都能让我在自己身上找到能够印证的实例。也让我开始回忆和反思,每一次自己和孩子交流、甚至和爱人、和同事、和陌生人交流时,我到底处在了哪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反应出不同的问题。先意识到自己当下的问题,结合调整方法,才能把关系往亲密和谐的方向上重建!
1、看到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都处在第二层。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当事实可以讲的时候,我们很自然的就会向第三层走——讲想法。那为什么我们在将想法的步骤进行不下去呢?或者是聊聊就把话题聊死了呢?就是在第三步的将想法中有些环节您做得不够好。您能不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可能这件事情您不理解,但是您有没有站在孩子的逻辑上考虑问题。有没有对孩子的优点进行赞美,对孩子的错处充分的理解。您的判断不能基于自己的逻辑,而是要基于孩子的逻辑来评判。当孩子觉得您和他是“一伙的”他才能和您敞开心扉。
2、有的家长会觉得突然的转变孩子不接受,觉得家长说话假。这种情况分两种可能。第一,可能是您的表达过于程式化,把句式背下来不是说您说的时候就一成不变,是要让大家能够在脑子里有印象,掌握这个逻辑。在用的过程中,要多变通。用自己家的习惯表达方式来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第二,可能是您的突然转变孩子不适应。因为和您之前的做法差距太大,所以孩子认为您是因为他生病而装出来的。这种情况不要焦虑。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强化 你要表达的内容。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孩子您是在真的转变。当然,在大家的行动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进步的地方。通过努力,孩子能更多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那也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我们不能忽视。
在操作过程中,我帮助大家总结了一些需要规避的问题,给大家参考。
1、我们要对孩子有绝对的尊重,如果做不到应该怎么办?其实我们的不尊重孩子主要是没有把孩子当成大人看。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但是现在孩子接收的信息很多,孩子很早就已经有了独立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即便很多的想法不完善,但是他都是在逐步的有自己的思想。现在的孩子不再和我们当年一样什么都不懂。所以家长要把孩子放在一个大人的角度来沟通。多多照顾孩子的感受。同样的事情换个角度,做法自然就跟着改变了。当孩子受到更多的尊重,他才能把您看成是他的朋友,才能看到您爱孩子的心。
2、还有一些家长会出现很多踩雷的举动。暴露孩子的隐私,窥探孩子的秘密。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离您越来越远。我们对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也一定不能用在孩子身上。这是对人及其不尊重的表现。咱们必须牢记这样的事情不能做,无论出于什么角度都不行。
3、当家长看到孩子没有给我们反馈的时候要理解孩子。尽量将心态放好,情绪稳定。让孩子觉得您做为他的依靠是值得信赖的。心理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咱们的病情不是一天形成的,那么纠正原来的错误,再建立好的习惯,时间上一定会更加久。在这个过程中,您不要忽略孩子的一点点的变化。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把自己的目标定的容易一些,更利于您自己建立自信,也会因此赞美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