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还是阴云密布,这些天牛津的天气突然好起来了。时而淋漓的雨,时而艳丽的阳。无论是在Kebel,St Edmund上导师课,还是在All Souls的图书馆自习,来牛津近半年以来,它的人文、自然景观总是吸引着我。
在课堂上、在图书馆里,总是莫名会感受到一丝丝期末的氛围。暗自想着为什么离期末还有一百多天,空气中却有紧迫感——原因大概是这美好的牛津初春让我想到五月考试前的北京吧:在Liddell Building外是一片树林,远离街道的位置曾经让刚到英国的我感到分外寂寥。习惯了惠新东街10号喧嚣的我总感觉牛津却了些热闹,多了些清冷。窗前常常会有小动物出现,放假的时候,小鹿是我的常客。曾经它见了我直接逃走。这周雨后的下午,我走到窗前竟也和它对视了许久;有时上午温柔的阳光会把在墙上飞奔而去小松鼠的身影投射到屋里的墙上;有时听窗外翻树叶的声音许久,不见人影,凑到窗前看去竟是一只黑羽黄喙的小鸟在落叶里翻找,见我过来就一跳一跳地飞离我的窗前。
午睡后打开窗,午后阳光透过初生的枝丫投下斑驳的影子,夹杂着湿润的空气,真让我想起小学时初春时节在盛开的杏花下和同学们合唱;柳絮纷飞的时候姥爷会从小学门口推着自行车走来,看我上了学校的班车才离开。他常常从胸前的口袋里拿出带着体温的面包,让我在车上吃。想到两年前的三月刚刚考完托福的上午,姥姥姥爷和妈妈在学校门口的川菜馆等我,一起携手游天坛时的阳光也是这么好啊。
转眼在牛津的Hilary Term第五周已经结束,也许我是想家了吧,也许我不应该在还有六七篇论文没写的时候花十五分钟写下这段文字。但总是感慨记忆的神奇,它将现实与过去用声音、气味、情景等等相联接,牛津雨夜让我回想十几年前雨夜中响起渔舟唱晚的筝曲,十几年后的彼时彼地,不知是什么会让我想起牛津的点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