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龙船山

2017.08.21  龙船山移防。撰此小文,以志此山。


大自然匠心独运,造就了一个好山好水的大广西。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青秀的绿城南宁,凛然屹立的大清国1号界碑,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的德天大瀑布,都娇俏地点缀于它广阔的怀抱之中。

饶是如此,上天仍毫不吝啬,秀笔一挥,在柳北绘了一座奇山——龙船山。这山,无五岳之苍浑大气,也无黄山之连绵秀绝,但形状殊为奇特。若你乘了《航拍中国》节目组的直升机,从空中鸟瞰,你一定会惊诧于自然的鬼斧神工。想想看吧,蜿蜒缓流的柳江河畔,渐入眼来一条龙船,待到近处,却是一座小山。正所谓“山是一条船,船是一座山”。佳绝若此,为之击节!

柳州·龙船山

在当地百姓的传说里,这山神奇,地位也高。从耄耋老者,到垂笤少年,对山的神奇之处,都是张口即来、如数家珍。山之周围,散布几个村屯,每个村屯都保留着祭山神的传统,流传着山神驱祸禳灾的民间故事。在他们纯朴的信念里,此山就是安居乐业的保障。对于一生中大字不识几个的老人,灵魂寄信于此,也不是坏事吧!

远眺·龙船山

于军人而言,这山,却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是精神地标,是一提起来就热血沸腾、心旌荡漾的地方。

军旗烈烈、战鼓铮铮,英雄部队战战如霹雳。解放战争时期,成立不久的四野塔山部队,在东北一个叫塔山的地方,杀得残阳如血、天地含悲,一战而成天下名。这样的英雄部队,愈是流血牺牲,愈是英勇顽强。战火中淬炼浇铸的,是顾全大局、英勇奋战的塔山风骨,是更加忠诚于党、血性勇猛的精神基因。这支部队,有了独特的灵魂特质。有了这样的特质,就会是无往而不胜的。参加完辽沈战役,部队出关如猛虎,战平津、夺衡宝,解放广西、清剿粤东,为民族解放立下赫赫战功。之后,部队换防广西,军部选址所在,即是龙船山。龙船山从此成为了练兵的热土。在它沉静的色调中,增添了红色,有了激情燃烧。龙船山开始延续塔山坐标,它被注入政治灵魂了。

塔山一役成名

军歌嘹亮、本色不变,枕戈待旦履行神圣使命。和平是对军人最大的褒奖,为人民服务是子弟兵的根本宗旨。静谧的龙船下,部队为了和平的目的,毫不松懈地备战训练、盘马弯弓,他们深切地懂得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那一年,边境紧急,军委一声令下,部队入越参战,再次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和平安宁与人民的劳动成果。那一年,长江洪水肆虐,部队千里奔袭,战长江、守长堤,谱写了一曲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时代凯歌,涌现了以李向群为代表的时代英模。那一年,那一年,无数的那一年,只要祖国召唤、人民需要,龙船山部队就总是动如闪电,守护着这一方安宁。

英模人物·李向群

军魂永驻、血脉永存,新形势下续写新担当。无论部队如何整编,驻地如何换防,龙船山下,始终未曾少了塔山部队震天响的口号声。铁打的营盘铁打的魂!塔山魂孕育了这支部队,也晕染了脚下这片热土。山与人,似乎在精神上融为一体了。是的,入得山来,便是朴实的民风、辛勤的劳作,纯朴的士兵、忙碌的身影。你无法不被这种氛围所感染。经过长期积累沉淀,以塔山精神为根基,形成了工作扎实、作风朴实、做人真实、善于创新的作风,深度契合着“三严三实”的时代要求。

龙船山军营一隅

而今,部队调整改革,要离开它——龙船山了。真不想说再见,与龙船山相伴几十年,感情上真的剪不断、理还乱。真想携了它去,无论到哪,都放在身边,省得日日思、夜夜念!

夜色褪去、晨曦浮现。离开它的最后一日,再临龙船山。葱翠的植被,将它妆扮得毛茸茸的,代替了它的龙鳞,不似往日威风,却反倒有了另一番娇憨可爱。空气极清新,雨后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香,早有勤劳的村民忙碌在山脚田间。不远处的军营,也准点响起军号,战士的番号声也此起彼伏起来。小龙竖起耳朵,静静地听着。这一幅奏鸣曲,一如往日,和谐动人。却不知,今日是绝唱。

此山多娇媚

不必说再见,因为再见太遥远。虽然行迹上离开了你,但心却不会远离。说你是山,你其实不是山。你,令那么多军人魂牵梦萦,把在这里战斗过的人,在感情上维系得那么紧、那么近。这样看,你哪是一座山?你分明是神!老百姓说你是神,果真是不错的!

部队整装出发,透过车窗再望龙船山。心里,到底没忍住,默默说一句,“别了,龙船山!”两行清泪,已是难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