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今年82岁了,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非常健谈。父亲当过兵,转业后回老家工作,很久以来,一直有个心愿,想把父亲的故事记录下来,在当下,他的经历仍值得我们敬仰、学习。我的记录不是编年史,想到哪里便写到哪里。
今晚在乌鲁木齐与一位朋友喝酒,不知怎么便聊到父亲。我告诉朋友,我的父亲是非常开明,听得进子女的意见。我举了一个例子,父亲1981年转业回老家工作,他在部队职位是副团,安排在县医药公司当负责人,当年国家医药没有放开,实行国有医药专营。八十年代中后期,县里面流行自建房。稍微有点能力的领导都找关系批地,自建小楼房。父亲也被影响到,想自己建楼。当时自己还小,不懂事,哥哥年长,劝父亲说,我们家有三兄弟,与其去建房子,不如把这些钱留下来培养我们,以后子女有出息,也会孝敬父母。父亲听取了哥哥的意见,全力供养我们读书、学习。后来,哥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弟弟中央财经大学毕业,我在成都读的大学。当年相当多建了房子的长辈,资金紧张,省吃俭用,多少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发展。从小到大,上学期间,我们三兄弟没有为吃饭发愁,学费、生活费父母都是足额给付。
现在想来,正是因为父亲的开明,善于听取意见,把最好的给我们,我们从小没有吃过苦,才有现在的格局和发展。
疫情不能出远门,父母亲住的地方跟我只隔一条街,在哥哥小区对门,反而跟父母亲聚集的时间多了,每次去陪父亲喝酒,兴致高时,老爷子还能跟我平分一瓶酒,虽然年过八十,记性非常好,讲他当年部队、医药公司的经历,滔滔不绝,可以从18:00说到23:00。
上述记录,也来源于父亲讲述,有时间再写父亲其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