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狗子从出生起就属于比较好带的孩子,准时作息,乖乖吃奶吃饭,我还因此向其他人炫耀,看我的孩子多乖呀!他知道我怀他的时候不容易啊,懂得不让我劳累。然而,家婆却泼了我一脸冷水:“别得意太早哦,后头有你难受的呢!”
不出她所料,当小狗子长到和书桌一样高时,也就是18个月大时,原本乖巧可爱的他突然变得动不动就哭,上蹿下跳,乱发脾气,活脱脱一个小恶魔,我有时恨不得把他塞回肚子里去。
为什么宝宝突然会有反差这么大的变化呢?读完《可怕的两岁》这本书,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本书作者约翰·罗斯蒙德(John Rosemond),是一名名家庭心理学家、专栏作家、在美国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育儿专家。他用幽默且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为家长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们度过混乱的育儿时期。作者认为真正的育儿从两岁开始,好性格是从可怕的两岁培养起来的。
什么是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
孩子一岁半到三岁时,处于人生的第一叛逆期,两岁作为典型,被称为“可怕的两岁” (Terrible Two)。这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自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自主探索阶段。
两岁的宝宝有哪些特征呢?
1、 好奇心重,想弄清楚所有事物。
因此他们什么事情都要插手。平时我洗菜做饭,我家小狗子必定要过来“帮忙”,刚洗好的菜被他扔他到处都是。我用电脑打字,他也要来参与,结果,只要他在场,我基本上是很难做好我想做的事情的。
2、 他们还没有形成挫折耐受力。
因此,事情不如他们的意时,他们就会号哭、会胡踢乱踹。有一次,我和小狗子玩积木玩得好好的,突然他就嚎啕大哭。后面,我才弄清楚了原因,他想把橙色的积木搭上去,而我拿了其他颜色的给他,我没能明白他的想法,他瞬间就奔溃了。
3、 他们尚未社会化。
因此,情感爆发时,他们不会在意自己身处何地、会吸引谁的注意或妨碍谁。每次带小狗子出去游玩时,我都得小心呵护他的情绪,他喜欢各种球,足球、篮球、气球等,商店搞促销时最爱挂上各种彩色气球。小狗子看见气球了,就想要去拿,我不给时,他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放声大哭,泪眼汪汪,引得众人以为我是他后妈。每逢这种时候,我都得忍下怒气,默念三遍:他是我亲生的!他是我亲生的!他是我亲生的!
为什么孩子在两岁时会有反抗期?
1、 这一时期,孩子开始反复尝试与犯错来获得根据因果关系进行思考的能力。
比如,一个18个月的孩子看见台上有一罐饼干,他伸手去拿,够不到,一屁股跌坐到地上,然后大吵大闹,直到大人们来助他一臂之力。几个月之后,他看到同样的一罐饼干,他会搬来小凳子,爬上凳子,自己拿到饼干。孩子们就像是永动机,没有一刻停的,他们通过不断的尝试,拓展了思维,认识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2、 孩子的身体功能的发展尚未赶上心智技能的发展。
两岁的孩子也许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去付诸实践。比如,我家小狗子在玩拼图时,他清楚什么样的拼图该拼在什么地方,但他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手将拼图放对地方,挫败感让他很生气,于是他就会故意乱扔拼图。如果这时,我们试图帮他一把,他会更生气,于是他的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
3、 孩子开始去弄明白“我”是谁,开始对心里领地产生所有权意识。但是他的影响力毕竟有限,对此他感到非常沮丧,却也不得不接受,“我”不想自己想的那么重要。
“可怕的两岁”变为“可爱的两岁”有妙招:
1、 发掘孩子最好的一面:
我们做父母的,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不好的行为,而是要适时表扬孩子好的表现。比如:当孩子玩完玩具后会自己收拾好,跑到你面前讨要赞赏时,这时家长要真心的称赞他的这一良好行为。“宝宝能自己收拾好玩具,真棒!”善于发掘孩子最好的一面,能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
2、 读书给孩子听:
读书越早开始,获益越多。童话、绘本、故事书都可以利用睡前时间给孩子读一读,拓展他们的想象力与探究力,开启认识世界的大门。
3、 与孩子交谈:
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给他展示、说明事物运作的原理,语言要具体化,不可抽象概念化。比如不要跟孩子说“在商场里你要乖乖的”,而要告诉他,在商场里他得拉着你的手,拿东西时要先问一下你。
4、 爱与规则并存:
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地妥协。妥协的结果就是使孩子成为一个索取无度的人,所以对于孩子,应该进行“管教”,设置一些限制,让他们明白有可为,有可不为。
5、 陪伴是最长期的告白:
不要给孩子买太多玩具,玩具宜少而精。关掉电视,和孩子多做游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多忙,都要给予孩子陪伴的时间,因为父母的爱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6、 爱的家庭氛围:
没有什么比父母的稳定关系更能为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奠定坚实的基础了。夫妻恩爱,营造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是沐浴着爱长大,他的心里是充满阳光的,健康的,这样的孩子情商也往往会很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这样和谐有爱的原始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情想必不会差到哪儿去。
了解孩子,合理应对,给予孩子爱与理解,“可怕的两岁”,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