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果的玩具回来了,给她买了六个感知球和小猪佩奇。公公拿了快递给我说,以后让我给老公说别给娃买这么多玩具了,影响娃注意力。他知道玩具是我买的。当妈以后和公婆相处忽然有些体谅我嫂子了。
尽管上次矛盾后大打出手,和我嫂子已经几年不说话。我和我哥差了九岁,他结婚的时候我还是学生。关于家庭一概懵懂。书上说女人不经历过生娃养娃的艰辛,没有熬过婆媳关系的家长里短不足以谈人生,果真如此。
我依然不能原谅我嫂子的强硬冷漠,以及对缺乏老人起码的尊敬。只是我开始体谅她作为一个母亲的不易和费尽心思。
我开始体谅生完娃她的坏脾气和情绪失控。因为经历了生产的痛苦人的体力已到极限,照顾不了新生儿,刚生完没有奶等的一系列问题又是心理莫大的压力,那个时候失常才是正常。
我开始体谅我哥常年不在家,她一个人带孩子的孤寂和委屈。生完娃无论我爸妈过来看我跑的再勤,无论公婆对我再好,老公的地位都是无人替代的,只有他在家,我才觉得家里是鲜活的。这个家有他在才是我的家。可我哥在我侄女小的时候几乎常年出差,老人隔代没有共同语言,宝宝年幼还是牙牙学语,其实并没有可以说心里话的人,我就懂了她那次吵架朝我哥吼的那句:我等了你整整十年,等等等,你还让我等到什么时候……其实是委屈。
我也开始体谅我嫂子给我侄女教育上的投资。我爸妈不止一次和我抱怨我侄女的玩具太多,有些娃只玩了一次太浪费。智力投资这件事当今社会说白了就是个无底洞,是凭爸妈本事,不然起跑线怎么会不同,一个家庭有多大能耐就会在孩子智力投资上付出多少。我也看了那么多育儿书,殚精竭虑仔仔细细,什么时候玩什么,怎么开发智力,可谓操碎了心,可是谁都是第一次当妈,教育也是摸索着前进,过程中当然会有判断错误的浪费。但是当妈的都是"宁可错杀一千,不会放过一个",开发智力就短短的几年,判断错了不要紧,错过了再补不回来。
我依然不会主动和我嫂子讲和,三观不同,不必强融。但是我会把我亲身经历和体验告诉我爸妈,时代终究在变,他们那个年代过分节俭也不是生活的正确之道。何况说,穷养儿子富养女,富不体现在精神投资,智力开发上,难道留着给女儿攒钱买房?好在我爸妈住出来了,各有各的工资,各花各的钱,看不惯就不看了。
我其实也庆幸,保住了自己的工作,自己花钱有自己的底气。有些事经历了才明白,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也是人生教训,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事不要轻易评说和下结论。每个结果都事出有因,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实际考量,成年人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承担得起结果,就与旁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