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裁员、失业这些词是我们听的最多的,拥有一份工作反而让我们觉得比年终奖还宽心。
近期网易暴力裁员、华为事件,让裁员这个词又一次刷新我的认知。“工作努力的老员工,5年加班超过4000小时,却因为不幸身患绝症,被公司保安强行赶走”。
事件中的主人公都是为企业奉献多年青春的老员工,在不惑之年,面对被辞退的窘境,不禁让我想到我表姐的遭遇。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是表姐40岁生日。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6岁,老二刚1个多月。在家休产假中,突然接到公司人力资源打来的电话,说最近行业不景气,公司特别困难,一直在亏损,决定大范围减员。她也在名单中。
美其名曰让她利用这个机会在家多修养一段时间、、、、虽然能有一笔赔偿,但是谁都明白像她这样人到“中年”资历的员工成本确实很高,砍掉就是节约成本。
焦虑和无助感立刻涌上心头。养房、养娃、养狗、、、都需要白花花的银子。
面对中年被裁的窘境,该如何是好?
最近翻到日本一个作家写关于中年自我调整的一本书,作者40岁,书中有3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过才好呢?
该把什么视为人生终点?
又该把几岁定为人生巅峰?
这些够“哲学”的问题,答案又在哪?
一. 自我认知
什么是自我认知?
说白了就是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
客观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在哪;
对什么样的事情能产生足够的热情?自己的能力处在一个什么段位?
正确认识自己至少在职场上能少吃苦头。
从小到大,我们的应试教育中并没有教过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探索。
自我认知仅仅是在碰到大问题才真正开启。逼到不得已下岗了才会想到重新反思自己,复盘自己的前半生。
无论从哪个年龄开始,自我认知是这个时代的必修课。
自我认知中看到自己优势又是关键。
优势是什么呢?
我看到最好的关于优势的定义是著名优势理论专家马库斯˙白金汉说
:“优势应该是让你感到强大的东西。”
你在一件事上或某一方面
1.有稳定的近乎完美的表现;
2、感觉好、被赋能;
3有机会不断重复和实践。
那么它就是你的核心优势。
对于有一定人生阅历、对自我有过反思的人,自我认知一定或多或少的有个清晰或者模糊的答案。
只是,你从来没有科学和系统性的梳理过而已。
二. 减轻行囊再行动
跑过马拉松或者爱跑步的同学们一定有感觉,
身上装备越少,跑得越轻松。我们在生活中前行,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大城市居住的人,谁都不敢停下匆匆脚步,驻足片刻。
至于把什么视为人生终点,很多人都不曾去思索过。一路走来做过许许多多的事,此刻,路在脚下,一定会有终点。
不必用一个特定的事物视为人生终点,但这个年龄再上路,一定要减轻行囊。停下来检视自己一路走来的轨迹,为踏上人生新起点做准备。
你是否问过自己:此刻的我拥有些什么?
减轻行囊,什么是要的东西,什么是不要的东西,打开自己所拥有的行李箱:家人、朋友、工作、梦想、责任、能力、社交等等、、
哪些对自己而言是真正有价值并能感到幸福的。
我们的包袱是如此沉重,请轻装上阵。
清点一下哪些东西是要从行囊里整理出来的,以便珍惜所拥有的,不再负重前行。
三 、积极构建后半程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巅峰在35-40岁。
其实,人生巅峰是你主动设计,积极构建出来的。
开头提到的这位日本作家很淡然,他把40岁作为人生下半场新的起点,70岁定为人生巅峰。
这样自己还有30年的时间为之奋斗。对于我们而言,该把几岁定为人生巅峰?
之前在一个博客里看到过Steve Pavlina分享过一个找到人生目标,持之以恒直到达到巅峰的小方法,大概是这样的:
1. 找出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关掉一切的电子设备。
2. 准备几张大白纸、一支笔。
3. 在白纸的中央写下一句话:“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4. 接下来,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把脑海中闪现的答案马上写下来(例如:赚钱、买车、买房等等)
5. 不断重复第4步,直到你哭出来为止。
这个方法对于那些对生活没有目标感,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如何前行对人来说,可以快速梳理出接下来人生的方向。为之行动,为之前行。
2019年,你难吗?
无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无论我们处于职业的哪个阶段,要自己给自己拥抱,当你有力量拥抱自己的时候,你才有力量拥抱所有人。
愿你2020拥抱崭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