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师,李劼人,何大草,写作让这些“记忆的尽头”的记忆连接起来

前天晚上,在川师附近。

九点过,绕去商业街的弘文书店,曾孃正在拆书,一摞有30多本吧,都是大草老师的新书《记忆的尽头》。

“通过回忆把生活变成艺术。”

何大草《记忆的尽头》封面

上个月,就说来弘文买,因为有签名版的。放暑假到现在,终于有时间了。

可是,曾孃说,“签名的卖完了,不过,明天下午何老师还会再签一些。”

“那我明天来买吧!”

据说何老师要从温江那边过来签,曾孃就在晚上过来,把书都拆开。“这样,明天何老师来了,就可以直接签。”

聊了一会儿天,和曾孃告别,离开之前,买了新版的《死水微澜》。

李劼人《死水微澜》(果麦版)

昨天下午,3点过,手机收到一条陌生短信:“你好,《记忆的尽头》已签好。”

愣了一下,应该是曾孃发来的。

打电话给住在川师的好友,请他快去帮我取一下。

何大草《记忆的尽头》封底

今天中午,还是在川师附近。

好友把书给我,拿到书,我翻看目录,第一辑“七武士”让大学时期听课的记忆,全都复活。

何大草《记忆的尽头》目录

最后一位“武士”李劼人,他的故居就在川师北门旁边。吃完午饭,走去看了看。

李劼人故居大门“菱窠”

很多人知道“菱窠”这两个字,多是因为附近还有一条菱窠路。

这块石碑下面,长满杂草。


故居简介

大门是新修的,换了一个位置。故居外,正在修建的好像是一个公园。

想起大学时期,听了大草老师的课,特意跑去“菱窠”。那时,要2块钱的门票。

待了一下午,除了门卫和我,没有其他的人。后来又去过几次,都是关门维修中。

今天看到新开放的“菱窠”,很新,还有了视频区,新开了几个展厅。

可是,那个小池塘的水和鸭子不见了。

没有水的小池塘

还记得,展厅里淡淡的、岁月留下的霉菌味;还记得,上二楼时,木板被踩得咯吱咯吱地响;也还记得,那条通向“菱窠”的小路,路面破破烂烂的,有着缓缓坡度。

好多的爬山虎

还有怒放的三角梅

这个厕所看上去好凉爽

书画和手稿展
“虚心·敬事”

李劼人先生像


展厅入口  李劼人简介

咋们的“李大厨”还开过餐馆哦^o^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