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针下的秘钥》第十三章:古籍里的茶谱

松茶书屋的木窗,总被茶香裹着。随着门口老茶籽苗抽枝长叶,来这儿的人渐渐多了——有捧着书坐一下午的老街坊,也有特意从外地来的游客,大多是冲着“松针茶”来的。柳念安每天清晨会摘几片茶苗顶端的嫩芽,和新鲜松针一起煮,茶汤泛着浅黄,松香混着茶香飘满屋子,可她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这天午后,老陈坐在藤椅上喝茶,柳念安端着刚煮好的茶走过去,忍不住问:“老陈叔,咱们煮的茶,喝着是香,可怎么没有您说的那种‘甘醇’的味道啊?您不是说,当年玉茹阿姨煮的茶,咽下去后喉咙里还会留着甜吗?”

老陈呷了口茶,舌尖在嘴里转了转,放下杯子想了想:“当年柳玉茹煮茶,讲究多着呢。水是松雾茶场后山的老泉水,软,不涩;火是松针烧的,慢,能把茶香炖出来。最关键的是,她每次煮茶前,都会加一点‘茶引’,具体是什么,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她说是从一本老书里看来的法子,那书还是顾家传下来的。”

“古籍?”正在整理书架的顾亭山停下手里的活,眼睛一亮,“会不会是陆羽的《茶经》?我记得家里以前有本珍藏版,后来捐给图书馆了。”

我们没耽搁,立刻往镇东的图书馆跑。负责古籍区的管理员听说我们要找《茶经》,特意从恒温柜里取出那本蓝布封皮的线装书。书页泛黄,纸边有些磨损,顾亭山小心地翻着,从“一之源”到“十之图”,每一页都仔细查看,可翻完整本,也没找到“茶引”的记载。柳念安垂着头,指尖蹭过书页上的茶渍,心里满是失望:“难道不是这本?”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图书馆的林教授突然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兴奋:“亭山!你们快来古籍室!我整理顾家捐赠的这批书时,发现了一本夹在《茶经》里的宋代茶谱,失传很久的那种,里面正好提到了‘松针茶引’!”

我们立刻折回去,林教授正戴着白手套,捧着一本巴掌大的线装书。书皮是深褐色的,封面上用篆书写着“松雾茶录”四个字,书页薄得像蝉翼,上面用小楷写着煮茶的法子,最后几页专门记载了“茶引”的做法:“取百年松针,去老梗,留新叶,与土蜂蜜同煮,文火熬至琥珀色,藏于瓷罐,煮茶时加一勺,茶汤甘醇,留韵三日。”

“真的有‘茶引’!”柳念安凑过去,盯着书页上的字,激动得差点碰倒旁边的墨水瓶,“咱们现在就去摘松针!”

图书馆门口的罗汉松,树龄正好过百。我们搬来梯子,顾亭山小心翼翼地摘着向阳面的松针,老陈在下面分拣,把粗硬的老梗挑出来,只留柔软的新叶。回到书屋,柳念安在砂锅里倒上山泉水,放进松针和蜂蜜,小火慢慢熬。熬到第三刻钟时,锅里的液体变成了深褐色,冒着细密的泡泡,松脂的清香混着蜂蜜的甜香,飘得整条街都能闻到。

等“茶引”晾凉,柳念安舀了一勺放进刚煮好的松针茶里。茶汤瞬间从浅黄变成透亮的金黄,轻轻晃一下杯子,还能看到细密的光泽。老陈先尝了一口,刚咽下去,眼睛就红了,手都有些发抖:“是这个味!和当年柳玉茹煮的茶,一模一样!咽下去后,喉咙里甜丝丝的,还有松针的清劲!”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青岚镇。来松茶书屋的人更多了,有时候要排半个钟头的队才能喝上一杯松针茶。顾亭山特意在书屋靠窗的位置设了个“茶谱展示区”,把那本宋代《松雾茶录》装在玻璃展柜里,旁边摆着柳玉茹当年用过的粗瓷茶壶和竹制茶则,展柜上还贴了张纸条,写着“松雾茶的故事”,让游客们一边喝茶,一边了解青岚镇的茶文化。

可没安稳几天,林教授又带来了新消息。这天早上,他急匆匆地赶到书屋,手里还拿着那本《松雾茶录》,脸色有些严肃:“你们看,我昨天整理书的时候,发现最后一页的夹层里,有一行用朱砂写的小字,像是后来有人加上去的,之前一直没注意到。”

我们围过去,只见书页的右下角,用朱砂写着一行细小的字:“松雾茶场的老茶树下,藏着‘茶魂’的另一半。”

“‘茶魂’的另一半?”顾亭山皱紧眉头,指尖在字上轻轻摩挲,“我们之前以为,‘茶魂’就是老茶树的新芽和松泉水,难道还有别的东西?”

老陈突然开口:“当年柳玉茹总说,松雾茶的魂,不止在茶里,还在土里。她以前常去老茶场的那三棵老茶树下待着,说那几棵树是茶场的根。”

我们决定再去松雾茶场的老茶园看看。老茶园在松海深处,杂草已经没过膝盖,只有三棵老茶树还立在那里,树干粗壮,枝丫上还挂着去年的干枯茶叶。我们从车上拿了铁锹和小铲子,老陈带着我们走到中间那棵老茶树下,说:“柳玉茹当年最喜欢这棵树,说它的根扎得最深,能吸到松海的气。”

顾亭山率先动手,铁锹插进土里,刚挖了两尺深,突然碰到了一个硬东西,“当”的一声响。他立刻放慢动作,用小铲子小心地拨开泥土——泥土下面,是一个青釉陶瓷罐子,罐口用红布封着,布上还系着根麻绳,麻绳已经有些腐烂,但能看出当年系得很整齐。

老陈屏住呼吸,慢慢解开麻绳,掀开红布——罐子里装着一小包用牛皮纸包着的茶叶,茶叶还是深绿色的,像是刚烘干不久,旁边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柳玉茹熟悉的字迹,娟秀却有力:“‘茶魂’分两半,一半在茶,藏于老树根下,吸松海之灵气;一半在人,藏于初心之中,守茶场之清白。唯有两者相合,方能见其全貌,让松雾茶香传下去。”

柳念安拿着纸条,眼泪掉在纸上,晕开了细小的墨痕。她终于明白,所谓的“茶魂”,从来不是某件具体的东西,是老茶树的坚韧,是煮茶人的用心,更是像柳玉茹、老陈这样,守着初心不肯放弃的人。

风从松海吹过来,拂过老茶树的枝丫,带着熟悉的松香和茶香。顾亭山把陶瓷罐里的茶叶小心地收好,说:“咱们把这些茶叶带回书屋,下次煮茶时加一点,让大家都尝尝,真正的松雾茶是什么味道。”

老陈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阳光穿过松枝,落在老茶树下,像是柳玉茹的目光,温柔地看着这片她守护过的土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